张留峰:“画画是一个修心的方式”

19213 来源: 淘艺     作者:张留峰    2016-06-21 09:32


作品1.《马本斋和回民支队》

73x110cm 素描  2012


作品2.《释迦悟道图》

140x180cm 油画  2014


作品3.《美猴王》

140x190cm 油画  2014


作品4.《一片绿草地》

80x120cm 油画  2000


作品5.《孔雀公主》

100x100cm 油画  2010


作品6.《山鬼》

70x110cm 油画  2012


绘画是一种普遍的可视语言,一幅画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等语言传达和蕴含画家的主体精神和思想,是很难用言语诠释出来的,一幅画可以表达比一千句话还更多的东西,我喜欢这种内敛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


作品7.《精卫填海》

60x110cm 油画  2012


作品8.《暖冬的记忆》

100x120cm 油画  2011


作品9.《家园》

50x70cm 油画  2012


作品10.《女孩》

50x60cm 油画  2014


作品11.《远云》

90x100cm 油画  2012


作品12.《红云》

150x180cm 油画  2013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从事石版画的创作和研究,偶尔也画油画,毕业后没有条件再做石版画了,就拿起了油画笔,类似于票友级地在画布上玩耍。开始时总是从模仿大师入手,喜欢过的西方艺术大师也有很多,如:列维坦、谢诺夫、沃特豪斯、惠斯勒、高更、克里姆特、莫兰迪、巴尔蒂斯等,后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作为中国人,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要画出本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也逐步发现自己适合走中西结合的道路。


作品13.《白马净土4》

70x90cm 油画  2015


作品14.《白马净土6》

130x150cm 油画  2016


作品15.《白马净土5》

80x100cm 油画  2015


作品16.《山水之间》

90x160cm 油画  2016


作品17.《秋山双鹿图》

80x100cm 油画  2014


作品18.《五鹿图》

80x100cm 油画  2014


所谓中西结合并不是简单样式上的融合,而是用油画语言和材质去表达中国人文精神和民族审美,也是在中国哲学的引导下去表达民族情感。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中去探索就意味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而构建出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油画语言也绝非易事。


作品19.《色界天1》

80x100cm 油画  2013


作品20.《无边世界》

165x200cm 油画  2014


作品21.《春山》

80x100cm 油画  2014


作品22.《秋山》

80x100cm 油画  2014


作品23.《雪村》

80x100cm 油画  2015


作品24.《山地》

70x90cm 油画  2015


近些年,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理解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神,对古人的思想境界有些体会,了解了古人为什么去追求“玄远”、“萧瑟”、“禅意”的画面意境。艺术与宗教哲学相近,中国艺术受老庄哲学的影响,“道”也成了中国书画追求上的至高法则和境界,也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依据”的境界,画画可以入“道”,这就像耕地一样同样可以入“道”,艺术家耗尽一生追求的也是画到自我自由的王国。佛家讲的“物我两忘”,其境界也是自由,只不过又多了一个空寂澄明的境界。


作品25.《桐坞村》

80x100cm 油画  2016


作品26.《龙坞山》

80x100cm 油画  2015


作品27.《渡》

80x100cm 油画  2014


作品28.《小树林》

50x60cm 油画  2015


作品29.《大雪竹》

135x180cm 油画  2016


作品30.《樱花树》

90x160cm 油画  2016


画画的人应该是用心看世界的人,画画也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对画面真善美的追求,其实也是在塑造自己内心的真诚、善良和美好。从某种角度来说,画本身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画家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画家长期地对着客观物象写生,其实也是“人法地”的过程,通过长期地对这客观自然物象的模仿,其目的是为了寻找自然的情和理,并按照情和理去塑造自身,这是画画的最终目的。


作品31.《星空》

70x100cm 油画  2014


作品32.《非山2》

70x90cm 油画  2015


作品33.《非山3》

70x90cm 油画  2016


作品34.《禅山》

70x90cm 油画  2015


作品35.《弘一的茶杯》

70x90cm 油画  2015


张留峰


经过十多年的艺术摸索,我的画面中逐步地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随着艺术观的形成,创作方向也进一步明确起来。我认为画人不如画白马,画白马不如画小草,画小草不如画大山,画大山不如画星辰。从我的画面中可以看出,我的画面与现代工业文明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另一个世界寻找精神的家园和净土,这可能是我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也是我从心里想把美好的东西留下来。对于自己的画我不想说太多,它们是我阶段性探索和追求的结果,是我表达思想和感情留下的痕迹。许多画存在着不足和不尽人意的地方,满意的作品甚少,不过不急,画画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慢慢去做。

张留峰(艺名:烽峰)

--2016年6月1日写于浙江工业大学


张留峰,男。

1979年10月生于河南省鹿邑县。

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201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展览情况

2001年 在天津美术学院举办六人画展

2005年 在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个人素描展

2008年 在杭州大唐国际画廊举办五人画展

2012年3月 参加台北新艺术博览会

2012年6月 参加浙江省中青年画家联展

2013年 油画作品《惊蛰》等在杭州映象江南画廊展出

2014年3月 油画作品《无边世界》等在何水法美术馆展出

2014年 油画作品《冬雪》等在杭州限象画廊展出

2015年 油画作品《春山》《秋水》等在杭州伊园画廊展出

2016年 油画作品《色界天》《春山》等在浙江图书馆展出


获奖情况:

2001年 作品《丽人湖畔》荣获全国美术院校“鲁艺杯”优秀奖

2002年 作品《两个月亮》入选全国第三届版画年会

2003年 作品《卓玛何时归》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三版展

2005年 作品《围城插图系列》荣获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

2005年 作品《憧憬》入选全国美术院校“鲁艺杯”

2007年 作品荣获首届“金紫荆”中国美术教师优秀奖

2007年 作品《耕耘》入选第四届浙江省青年画展

2008年 作品《围城插图3》入选国际观澜版画双年展

2010年 作品《孔雀公主》荣获中华国学“屈原杯”文化大赛金奖

2011年 作品《马本斋和回民支队》荣获中华国学“屈原杯”文化大赛优秀奖

2012年 作品《惊蛰》荣获浙江省中青年画家联展优秀奖

2014年 作品《山海经--21世纪的生态启示》入选九月人文浙江省美术作品展

2014年 作品《红云》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度展

2015年 作品《春山》入选融合.拓展浙江省油画展


作品发表情况:

本人作品分别在《美苑》《北方美术》《艺术中华》《时代艺术》《当代艺术与经营》《中国水彩》《中国收藏》《羲之书画报》等刊物和杂志上发表。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书画艺术网”“环球艺术网”“卓克艺术网”“中国西部水彩网”均有个人主页。


出版情况:

《设计素描范本》《设计素描》

数字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