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古典——黄宾虹、林散之、董欣宾、刘知白、卞雪松五人展

  • 展览时间:2024/08/31 — 2024/09/30232
  • 展览空间:虞·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本次展览的五位先生的作品,我称之为最后的古典,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些共通的特点:

第一:他们都尊遁中国画古典的笔墨精神,在笔法和墨法上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及精神面貌。黄宾虹总结前人的五笔七墨法,自己的笔法主要出自古籀,沉厚圆浑,一波三折。其墨法影响至深,厚黒华滋的境界主要得之墨法。在墨法上发展到极致的是刘知白,晚年的山水,以淡墨泼之,以浓墨破之,任心性而为,如入化境,自然简逸,却元气淋漓。在笔法上,董欣宾提出冷抽象热书写,要求一根线条的变化里含乾坤万象。其抒写的江南水乡诗意温润野逸。卞雪松将笔法里的渴笔发挥到极致,承梁楷、倪瓒、八大极简一路传统,将渴笔线的虚实顿挫任性发挥,其境界朴茂苍古,浩气浑茫,如地老天荒,鸿濛初开。

第二:这五位艺术家都是诗书画的通才。都写诗,以诗修身,以诗意入画。并且尊文人画古典传统,以书入画。黄朴存以古籀笔法入画,林左耳以草意入画,董欣宾以简章入画,卞痴生以渴笔意入画,刘如莲以行书笔意入画。

第三:都尊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都壮游山川自然,黄老的青城山造化,林三痴秦蜀古道,得诗集《江上诗抄》,卞痴生的鸣沙山啸嚎,得《卞雪松诗选》,董欣宾的江南水乡,刘如莲的雄秀黔山。这些游历都经过心性化育于诗中,诗意又弥散润泽于他们的画作里。

第四:他们都尊循中国画的第一法则:气韵生动!以气,以气韵,以气息统摄画面,自成宇宙乾坤。如黄朴存《拟张恂山水》,林左耳的《扬州二十四景》册页,董欣宾《湖风月夜图》,卞雪松的《喜雪图》,刘知白的《夏山欲雨》。以气观画,尤中医问脉,观气色,是判断一幅作品生命状态的全息方式。气是生命通畅的主要标志,以气韵观之,可见生命的动能,以气息闻之,可见生命气质气格的清华。也是一件艺术品的生命体征。所以南齐谢赫品画六法中,第一法即为气韵生动是有其依据的,明王珂玉理解得最为透彻,他说:"骨法用笔,非气韵不灵;应物象形,非气韵不宣;随类赋彩,非气韵不妙;经营位置,非气韵不真;传模移写,非气韵不化"。认为舍"气韵"而奢谈制作,乃舍本逐末之举。(参见拙文《气息论》)。

以以上四点观之,五位艺术家都坚守着最后的古典,并推陈出新,画出并活出新的生命至境,难能可贵。在当代艺术一片暄闹之中,回顾他们的古典高贵的艺术精神,恰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开端。下一展"虚明照鉴一一虚派艺术交流展二"我们将看见他们的精神,在当代水墨中的转圜生发焕然一新的境地。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