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赵培生陶艺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3/10/19 — 2013/11/30624
  • 展览空间:邑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赵培生(Pei Sheng .Zhao 1965~艺术教授,陶艺家)的陶艺作品《溃败》系列使我读到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偈语的禅味,作品在无所住的流变形态呈现的是现在时态的塌陷、崩溃,亦如病树前头那万木的春天,是绝唱也是前世欢歌。

  《溃败》系列的形态语意是酷似使慧能顿悟的,运动的剖面截图。作品构成的发端在虚拟中也暗合了霍金(Hawking 1942~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遐想宇宙黑洞的奇点,它在述说着一个终结的另一个开始。宇宙在扩张、膨胀、生长递增中颠覆的是以往的一切已知。作品的美则是对这生命运动迹象的意象的扑捉。它表现收缩的暗空间,也是反向的扩张……内敛、隐退、含蓄、塌陷、递减、退步是道极之美的否极泰来,是丑陋的背反。

  通常陶艺作品是个体空间的占有来体现的,作品是阳空间为阴。作品是与之外的空间发生虚实的阴阳兑换关系,构成物体的美感、他几乎都是扩张的,努力的使作品的主体放大,具有视觉空间最大化的占有率。 空间的虚与实是无限的,与具体的作品体量而言它又是有限的,就如作者赵培生所言:  “弃形存意是我作品的内核,我抽离物象模糊尺度与体量概念。我觉得打破尺度概念很重要,当作品放在一个无参照物的时空里,看起来非常非常之大。所以,我的作品趋向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因为在《溃败》外延和空间的实处没有明朗的具象,我觉得这是个莫名其妙的‘虚象’,它就是我要的东西。”  赵培生的陶艺作品是自省、内敛、含蓄的集合体,虚含万象的“虚象”使作品完成了对体量感的艺术诉求。这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在不断摸索过程中搜救自己的灵魂。  回首看看他以往的陶艺作品:2001年《萌动》系列在扩张中求体量;2004年《大无限》系列寄予内敛中求博大;2011-2012年的《太湖石》系列则是模糊了瘦、漏、皱、透、丑的具象羁绊,以自己的点、线、面语言结构作品。  赵培生经由上述的系列作品的实践很艰苦的摸索,并以三级跳的方式完成了2013年《溃败》系列的蜕变。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为此,作品抽象的实体陶土中虚开了一个虚洞,使有限的实体滑落在塌陷的边沿之后的想象。意象的大无限在此“虚象”中成就。  赵培生的作品是塌陷,是洞开生命的滑落运动,是生命轮回周期的溃败,这是个大胆的命题。他不同于贾科梅蒂(Giacometti1901~1966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是融化式的衰减,作品暗喻的是阶梯式的减小或长大,他的贡献是减少的运动来表达生命的瞬间,凝固的一隅是递减的定格。《溃败》在体量上更不是形似与马约尔(Aristide 1861~1944法国雕塑家,画家)是对空间膨胀,从而达到与空气的交换和与空间的平衡。

  《溃败》是不含成见的否定当下,同时又是溃败对溃败的否定。他舍弃了封达那(Fontana1899~1968意大利雕塑家,陶艺家)的刮痕和凹陷的语言符号,将刀锋与折痕转换,在窘迫的空间挤压下使塌陷成为了溃败黑洞的边沿。

  《溃败》是要一切都走向流逝,一切都要成为过去,一切又都是“虚象”的无限。这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核心,否定既肯定,肯定也是否定。毕加索所说:现代艺术就是不断破坏的集成。《溃败》从时间流逝和运动变化的角度出发,是对尼采(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宣布的上帝死了,以及应声附和的艺术也跟着殉葬了的诘问。

  作为职业教授的赵培生,他的作品是振作的积极和乐观的。是在溃败的运动中看出希望的阡陌之路,是天地之间的不仁之仁的美丽梦想。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赵培生,在QQ上曾自称是“鲁丁”的山东汉子,对世事百态的反应是缓慢的迟疑和谦逊的温厚。但是,在他作品的象外,我们不难发现了他内在的本心,那是率性的敏锐和迫切的粗野。他在用脆弱的个体生命来面对无情的自然,直面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做一次视觉的无畏的抗争。  于是,在新作《溃败》系列作品上,我看到了赵培生与先贤的避让,看到了一爿爿颓废的残垣断壁上是塌陷的洞孔,继而依照他的“虚象”滑向《溃败》之后的新生。 交上一篇善循的读后感, 以付好友培生展事之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