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两个世界之间”马蕙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6/01/09 — 2016/01/161228
  • 展览空间:北京时代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马蕙是一位旅居荷兰30年的华人女艺术家,她成长在宁夏黄河岸边,经历了文革的动荡,最后定居异国他乡。对自然,材料和纸张的痴迷,让马蕙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她虽然生活在欧洲,但她依然保持着西北人顽强的性格和旺盛的创作欲望。在荷兰生活几十年,她创作了大量的版画和水墨。她说:"水墨于我而言,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像一座桥,连接着身体和灵魂,东方和西方。我创作的过程其实就像是顺流而下对灵魂的探寻过程"。

    此次在北京时代美术馆的亮相是艺术家在国内的首次个展,并得到各方,尤其是荷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40多幅版画和水墨作品。


展览前言


    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倡导纯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体验,他认为,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毫无意义,只有艺术家的"内在情感"才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用来形容马蕙的创作理念非常贴切。她作品中的黑色和红色让人联想到马列维奇对黑与红的探索。同样是抽象,同样是表达内心情感,至上主义者强调内在情感的外在理性表现,而马蕙则善于用典型的中国文化象征--水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墨色在水中缓缓弥散,这一戏剧性的视觉画面以各种姿态出现在马蕙的作品中,重复的意象和主题贯穿于她的创作,日复一日,这些看似不同,但又接近的图像记录着艺术家内心世界在时间的流逝中变迁。早年版画的创作经历让马蕙对材料十分敏感,她的创作开始于纸张的选择与颜料的制作。她在自己研磨的墨里掺入碳粉,用自家院子收集的花瓣做朱砂。除了宣纸,她还喜欢在铜版纸上创作水墨画,由于墨不能立刻与纸张融合,其饱和度和光泽得以保留,用艺术家的话来说,铜版纸反而凸显了墨的个性。移居荷兰近三十年,马蕙的水墨探索是非常个人化的,与国内的"实验水墨"、"新水墨"等叙事保持着距离,反而受到西方现实环境的滋养。如果说传统水墨强调墨分五色,她却更追求深邃的黑,在这一点上她更像一个西方人。也许国内很多艺术家早已尝试过类似的水墨实验,因此她的方法并不革新,但她的水墨艺术本身就是在革新或当代性的叙事之外,作为一个在西方生活多年的水墨画家,马蕙日复一日的艺术实践里,却有着时下"新水墨"里找不到的庄重和沉着。

--高毅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