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田行正,一位日本特立独行的书籍设计界的奇才,拥有称之为[牛若丸]一个人的出版社。自编、自导、自演,一年出一本书,坚持了20多年,独立出版了20多本书,名扬出版业。据说“牛若丸”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的小神仙,好似中国的葫芦娃,调皮伶俐、扬善惩恶。松田先生期待自己独立出版的每一本书都能显着富有想像力的灵光,给某些观念陈腐的日本出版业带来一股冲击力。
松田先生非设计科班出身,大学就读法学,那时正值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正在闹文化大革命,日本也受余波震动,各大学都搞停课造反运动,乱成一锅粥,松田说这学科对他影响不大。不过毕竟经历了一段专业的法学教育,养成了独立思考、逻辑条理的辩析个性,形成了他的书独有的学术风格。当时因为喜欢艺术,酷爱音乐,不习惯死板的工作约束,中央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尝试经历了多年杂志编辑,书籍设计,期间深受杉浦康平老师的影响,最终成立了松田工作室和一个人的出版社。虽整日忙于书籍业务,却忙里抽闲,不时参加摇滚乐队的演出,他是一位优秀的电吉它手,尽管今年已66岁,仍好时尚刺激,乐此不疲。
童心未泯的他对各类知识充满着好奇心,生性善学思辩,寻觅各种知识领域未知世界的内在关系,从宇宙存在到虚拟瞬间,都成为他的研究方向,并寻觅有趣的切入点,从视觉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存在到精神,知识在他的细微精确的表述中生发出奇妙的诱惑力,让你去亲近,去深探。而我们的许多专门家、大编辑们做着生涩的大学问却无法接近普通人的地气。《1000亿分之一的太阳系》、《眼的冒险》、《圆与方》、《81个横断面》……独特的视角,阐述再也平常不过的现象,却又传递出奇不意的科学话题。有些书的内容在国内出版人眼里是不可能被认可的:“简直是痴人妄想,哪来卖点?”只因为我们的大脑往往是平面思维,缺乏的是宇宙世界相互关联的,有着多棱镜般的时间与空间穿透力的思考,松田出版物让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据说他的书卖得不错,我在日本好多大书店里看到为他设立的专柜,不少书已翻译成其它语言在多国出版,《记号学》在中国大陆(中央文献出版社)、台湾分别以红、橙、黑、金等多种版本发行,赢来许多粉丝读者抢购收藏。
松田先生谈到他的书籍设计理念:“做放在书柜和桌面上都具有存在感和可对话的书”,值得我们做书人回味。在本次第三期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上,我有幸请到他来授课,他只比我小一岁,看上去起码年轻十年。上课的开场白就说:“我要做令人愉悦的书;充满梦想的书;作为物化的书;一本温馨的书;不自觉想赠给朋友的书……”。他可没有国内出版人那种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我想要颠覆对书过于严肃的定义——书是快活的玩具”。 我们从这些桌面上放着的小小的、朴素的、并不张扬的,普普通通有趣的书中却能感受到其中的内力、活力和知识的力量。
除了将繁复的信息编辑设计后物化制成的书籍,这次展览还展示了一小部分他设计的信息图表作品。将平面的信息结构化的图表设计已成为松田行正终生的事业之一。他的逻辑性、条理性、系统性的信息传达思维意识造就了他—作为当代书籍设计师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
用[IDEA]杂志主编室贺清德先生的评述:“松田就像运动员或艺术家们那样把控着自由的空间,他专注研究事物相互间慎密的矢量关系,但并不仅仅依赖于纯粹的数理化的计算,而是极富感染力和想象力地塑造了生动的视觉信息蓝图,可能这也可称作为信息的绘画艺术吧。”
相信这个别开生面的小小展览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乐趣与思考,尤其面对新媒体时代书籍出版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把握内容选题?怎样构建文本叙述结构? 为什么要了解编辑设计语言和语法? 故事是否该有出人意表的别样的叙述法……以这样的问题给我们的出版人、编辑、书籍设计者自己一个测试,也许您会得出一些有益或有趣的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