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中国传统审美与欧洲油画色彩结合,进而通过灰调来表达诗意般的忧伤与东方情韵,是乌兰数十年来躬耕不倦的尝试。灰色,通常被定义于是一种低调、内敛的颜色。灰调子在乌兰的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他的作品中,灰色并非单一和沉闷,而是富有层次和变化,犹如一首无声的诗歌。他认为色彩之于油画就如节奏之于音乐,基于这种对色彩的精准要求,他深耕于色彩灰调子的钻研。乌兰对色彩的搭配和谐而富有韵律,他能够巧妙地运用灰色的不同层次和色调,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同时,受到印象派的影响,他注重色彩的直接表现和中间色的调和,让灰色在画面中更加生动自然。在以圆明园为主题的作品中,灰色体现了清冷感,与昔日的辉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作品极富张力和感染力。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以灰调子表达圆明园——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与荣辱的皇家园林。它仿佛一块偌大的伤疤,让人深思、叹惋。站在曾经辉煌无比、珍宝无数,代表着世界同时期的伟大建筑园林成就,而今却满目疮夷的圆明园废墟上,乌兰思绪云集,不禁悲从心生,感慨万端。他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将圆明园的壮丽与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可以洞察圆明园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仿佛可以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奢华。他以深沉情感描绘出残垣瓦砾散落的荒凉,其间掩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伤痛!乌兰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变化。在表现圆明园的建筑时,他可以相对细腻地表现建筑的轮廓,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建筑美。而在刻画废墟时,他的笔触则更多转为粗犷、有力,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对圆明园这一题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此外,构图也是乌兰油画技法中的一大亮点。他的作品构图大胆而富有创意,能够将画面中的元素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而富有表现力的整体。在以圆明园为主题的作品中,乌兰常采用黄金分割构图,使画面更加沉稳宏阔,同时,他也会巧妙地运用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关系,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中国艺术所蕴含的审美观念,融入到灰调油画的表现中,从而使作品不仅具有西方油画的技法特点,更蕴含着东方审美韵味,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审美内涵。在乌兰的笔下,圆明园的废墟不再是一片荒芜之地,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与交融的重要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