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

  • 展览时间:2025/03/28 — 2025/04/13133
  • 展览空间:江苏省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指导单位,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了《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旨在回顾魏紫熙先生的艺术生涯,展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内涵。

作为“新金陵画派”重要代表画家,魏紫熙先生的艺术之路充满着坎坷与传奇。他出身贫寒,又身处国家危亡、积贫积弱的时代环境,但他聪颖好学,自幼热爱文艺,不仅自学绘画,还擅长拉琴。艰苦岁月中的他靠着自身的勤奋、天赋和才情开启了艺术人生的精彩之门。河南艺术师专毕业以后,魏紫熙致力于美育教育工作,美术、音乐、文学,乃至于体育都有所涉及。他坚信艺术创作应努力向大自然索取创作灵感,20多岁的他经常长途跋涉,先后到伏牛山、武当山等地写生。20世纪40年代,魏紫熙已是中州著名的青年画家,在湖北老河口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给予他极大的鼓舞和振奋。

解放后魏紫熙被选调至南京市文工团从事宣传工作,南京新街口、人民大会堂的布置都留下他的足迹。魏紫熙不仅山水、人物兼擅,同时还能够绘制巨幅宣传画。这些经历让他成为各种题材类型兼修的画家。20世纪50年代,魏紫熙与傅抱石、亚明等人参与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和“山河新貌”画展,为“新金陵画派”的开创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作为“新金陵画派”五老中唯一一位北人南居的画家,魏紫熙的中国画作品兼具南北之长,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北骨南韵”的艺术气象,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山水画是魏紫熙先生一生钟爱的题材。早年他师法古人,初临王石谷,后研习荆浩、范宽、马远、夏圭、石涛等大家。他所临摹的古画多倾向于北派山水,力追宋元各路先贤。魏紫熙师古不泥古,注重写生,深入自然,足迹遍布祖国山河。秉持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取向和态度,他创作出一大批雄浑深厚、苍润华滋、充满激情的山水画作品。

1949年,为配合新中国建设的需要,魏紫熙曾一度转向人物画创作,这一画便是2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奔赴各地深入生活,为祖国山河立传,为劳动人民讴歌。通过描绘人民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他创作出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人物画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朴实无华,人景并茂,饱含对时代最热烈的情感,精炼的山水笔墨作为环境衬景,烘托得人物栩栩如生,折射出他心中炽热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进入1970年代,魏紫熙先生的创作重心重归到他所钟爱的山水画之中,笔墨技法再创新境。年事渐高的他,坚持外出写生,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师造化又出己意,创作出一系列佳作。他对山水的情愫与热爱源自灵魂深处,生生不息。魏紫熙先生曾自述:“我似乎感到具有北方山水典型风貌的嵩山、太行,是我的归宿。”晚年的他依然多次登临嵩岳太行,在艺术之路上锐意探索、大胆开拓。千山万壑、博大雄奇的太行之威仪,触动了他的心灵,创作激情从笔底迸发,将其晚年变法推向了新的高峰。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魏紫熙先生的山水画搜妙创真,笔墨扎实,工稳而豪放,浑厚明润,气势磅礴,格局恢宏,传递出天人合一的精神。

此次画展在多方支持、通力协作下,遴选出魏紫熙先生重要作品130余幅,时间横跨60余年,较全面地展示了魏紫熙先生的艺术成就。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更多人见证他对祖国山河的深情记录,更期望他的艺术精神与家国情怀能够继续引领后人,照亮前程。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