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律物

  • 展览时间:2025/03/22 — 2025/05/1883
  • 展览空间:PETITREE
查看更多详情

这次展览是一次试图破坏「恒常」的测试:在普遍追求的稳固时空里,秩序掩藏了初露端倪的可能性,宁静则消除了所有不同的声音。标题中的「失」,纵使向缺失的意义去延伸也乏善可陈,不如承认是刻意为之的主动丢失;因此与其说「失律」是一种挫败,不妨将之看作是一次未完成体的自我减重。


七位艺术家将在多个展厅腔室内循序呈现近年来的代表性作品与实践,并邀请观众在这「稳定感」不断被抽丝剥茧的消解场域中,反思微妙的(无)经验。陈啟恒将生态身份的思考代入以「兰花」作为存在性修辞的影像装置,熟悉的事物和景观在他的解构语汇中开始失焦。方贤晨的绘画在向外观和向内省之间锚定变幻无常的相互作用力,以此消解「极点」所会带来的必然崩坏。李珺从历史的规训奇点提出了重新审视主体意识的替代性视角,在矛盾与对抗的语境下排演「漂亮危险物」的非时间性映射。



在倾斜而流动环境下,断裂、躁动与缝合恰好是制造失律体验的感官基础。刘金的绘画从实感出发,终又落回真实,视觉上多点抛物线的成立是基于画者对观者情绪重心的有的放矢。于名晶将剐蹭的破坏性动作施于脆弱的摄影纸表面,机械痕迹和噪音幽灵夹杂在图像和观看之间,与「睡与醒」的书写(*Jonathan Crary《24/7》)共同被视作为一种抵抗资本主义时间控制的潜在形式。朱逸舟在看似混沌的私密场景中捕捉细微的女性直觉,或茫然、或幸运、或锢滞、抑或释然。左岩峰则在时而巨大、时而微小的荒野神秘里,呈现了对于直觉形而上的定格考古。


各人、各物,皆在无/有意识的集体迷失中,目睹「失」,也反思「得」。访客可以在主与客之间、多与少之间反复练习与泛物(Beings)的对话和共情,悦纳原始定义中的「失调」;与艺术家交换视野的同时,也能从同质的框束中解放。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