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国华出生于四川绵阳,羌族,200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他在入四川美术学院之前已在师范学院接受过教育。他说:“2001年进入师院正式开始学习素描、色彩、中国美术史。2003年进入美院,开始接触学院派体系的教育并了解当代艺术。”回过头看,可以说一切都是必然。正是中国书画、西画、现当代艺术的多重知识结构、背景促成了向国华的一系列创作。他的创作毫无疑问与“传统”相关,但这里的传统不是单一的中国书画传统,还包括西画、现当代艺术。传统是他“持续解构”的对象。我想到吴冠中的名句——“笔墨等于零”“风筝不断线”。
国华的作品系列多、量大,且相互穿插,不易理出头绪。但深究下,也不难得知其创作脉络。“有限与无限——超越古典”“古典——神居何所”“有限与无限——感知的构成”“视而不见”“意在何处”“实验解构”“意在何处之异在”“抽离——意在何处”“无题”“视而不见——形移”“出阁·回门”“回归线——水墨抽象构成”“棉线的排列——形”“意在何处——古今错变”“棉线的排列——偶然与必然”“名画——错位与穿透”“棉线的排列——形与线”,主题、命名虽然多,但内在的东西是一贯的。一方面是“命题”的延伸,一方面是材料和表现方式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大系列作品:“香烫”“意在何处”“棉线的排列”。不变的是“解构——重构”,变的是材料和表现方式,如从宣纸到画布到亚克力再到综合材料,从香烫到雕刻到涂绘,再到拼贴、挪用现成品等。“棉线的排列”是他持续推动、暂未停止的系列。—— 廖上飞
国华的作品系列多、量大,且相互穿插,不易理出头绪。但深究下,也不难得知其创作脉络。“有限与无限——超越古典”“古典——神居何所”“有限与无限——感知的构成”“视而不见”“意在何处”“实验解构”“意在何处之异在”“抽离——意在何处”“无题”“视而不见——形移”“出阁·回门”“回归线——水墨抽象构成”“棉线的排列——形”“意在何处——古今错变”“棉线的排列——偶然与必然”“名画——错位与穿透”“棉线的排列——形与线”,主题、命名虽然多,但内在的东西是一贯的。一方面是“命题”的延伸,一方面是材料和表现方式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大系列作品:“香烫”“意在何处”“棉线的排列”。不变的是“解构——重构”,变的是材料和表现方式,如从宣纸到画布到亚克力再到综合材料,从香烫到雕刻到涂绘,再到拼贴、挪用现成品等。“棉线的排列”是他持续推动、暂未停止的系列。—— 廖上飞
上一篇: “冰玉臻语”2025·哈尔滨尹沧海书画艺术交流展
下一篇: 《消逝的华服》薛继业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