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晏之庐先生,山东曹州人,幼承庭训,诗书之暇,留意丹青,尤以水墨兰竹为好,数十年请贤问能,授业于欧阳中石、范曾、张立辰诸先生,效前贤之学,养翰墨之功。
自古以来,竹兰画为士大夫所重,异于百卉千花者,人尽知之。兰竹之作,虽有双勾染色法,始于西蜀黄筌;然水墨逸兴,以南唐徐熙、北宋文同、苏轼开其宗派,源流发展,蔚为大观。
水墨兰竹画,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犹如明珠、和璧,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德于高尚的君子品格。兰竹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寄托思想,抒发才情的最佳载体。
中国画所描绘的竹子与兰草,其意涵已不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植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竹生有节,比德于君子有节,竹竿中空,比德于君子虚怀纳谏,竹凌寒不凋,比德于君子岁寒磊落,威武而不能屈;兰生有香,比德于君子有芳,兰隐于幽谷,比德于君子箪食瓢饮而不求闻达于诸侯,兰经霜雪而不改颜色,比德于君子孤抱自守,坚持雅操。竹兰之作,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凝聚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操守。
晏之庐先生的兰竹画,以古法为根基,数十年来,积寸阴之功,临池洒翰,摹写宋元名迹,研究明清楷范,举凡文同之古隽、苏轼之潇洒、吴镇之平和、王黻之端庄、夏昶之爽利,以至郑板桥之俊逸、金冬心之别致、李方膺之狂放、李复堂之疏野,无不旁收博取,可谓融汇百家,裁成一象。
是以,晏先生的兰竹画,笔墨精熟,意趣盎然。他运用不同的笔法与墨色,将兰竹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浓墨重彩,或浅墨渲淡,每一笔都凝聚着他的精神追求。在线条与墨色之间,仿佛能听到竹叶萧萧之响,仿佛能闻到兰出空谷之香,他的作品充满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从中不难看出他的艺术格调与精神风骨。
晏之庐先生擅长以物抒怀,画上所题长短句,或诗或歌或咏,寄托他的精神志趣与品格操守。从晏先生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他扎实的笔墨功底,又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难能可贵的。
晏之庐先生的兰竹作品集,不仅凝聚着他的画艺与诗情,更传递着一种精神力量,向世人展现出他的勤勉与追求。
在这部作品集即将付梓之际,略述此篇为序,与读者共同走进晏之庐的水墨诗画世界,探寻竹兰君子之风,领略传统绘画的格致逸趣以及文人画家的翰墨风采。
甲辰冬月,淾斋南窗,劉闊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