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墨——李迩墨艺术探索展

  • 展览时间:2024/12/28 — 2025/01/01639
  • 展览空间:一耕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如果像艾伦·迪萨纳亚克(Ellen Dissanayake)所认为的那样,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乃源于一种“制作特殊物品”的欲望。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书法是最难达成其艺术性的艺术。

阻力来自整个社会,文字书写的日常性和普遍性,决定了大众义无反顾地拒绝那些使它特殊化的种种努力。于是,书法家在当代比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受人待见,它是天生和群众作对的谬种,它轻而易举地就招惹谴责和谩骂,落得声名狼藉。

青年一代书家里的后起之秀。在今年9月源书院举办的“享受批评”的活动上,在看过他和另外几位年轻作者的作品后,给我的认识是,新一代抱有雄心的艺术家已经对“制作特殊物品”有着明确的意识。他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历来的那种秩序化的训练方式,选择了直接纵身混沌,大有石涛所谓“从混沌里放出光明”的意思。

这种“倒置”了的实践取径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观察。可以确定的是,这条道路要求艺术家具备强劲的主张和自我意识,才能无所依傍地走下去。当然,几位作者呈现混沌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迩墨的特征是仍然保持着和传统的密切关联,只不过这种关联是破坏性的,或说重建式的。正如今天展览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

至于这样的重建要走向何方,列位看官且莫心急。这需要时间的淘洗和发酵。毕加索说:“创作时如同从高处往下跳,头先着地或脚先着地,事先并无把握。”我想,不甘于既定程式的艺术家的道路,同样如此。

说起迩墨,人们还会很自然地想到来自他父亲的光环效应。是的,他不可避免地要担负起这个来自他身边的“影响的焦虑”,以实现自身的发光。这需要勇气和策略,但这些并不重要。其实真正的要害还是在纯粹、在真诚。在这个充满了矫饰和混杂的时代里,谁能说纯粹的真诚不是最难得的品质呢?

如井上所说:老实地袒露自我。

2024.12.1姜勇 于长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