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一般而言,世界由天、地、人三部分构成。中国古代的整全世界观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西方世界在反思现代性时,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家也提出要回到天地神人的古典世界关系。天、地、人,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结构,一旦其中一个因素发生突变,就会带来整个结构的坍塌以至成为废墟,比如现代性废墟正是人本主义带来的历史危机。
毫无疑问,在被造物的世界里面,人类是最尊贵的存在,也是万物的管理者。但是,人性的张扬不可以越过稳定世界关系结构的界限,人文主义如果成为人定胜天,现代性的异化就不可避免。如此看来,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稳定是一个理想关系,现实中只是相对稳定,张力之间的平衡蕴含在稳定之中。因为人性独有的自由意志,破坏稳定关系的往往是人类自己,现代性危机的本质是人性危机和人性灾难。试问,瘟疫和战争哪一个的源头不是归结到骄傲的人性本身?
如果,所有人类忽然离开世界,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当世界独有天地,会是怎样的景象?
井中月的艺术作品从此处切入,设想了一个独有天地的伟岸世界。大地广博无垠,星光灿烂辉煌,天际神秘高远,从亘古直到永恒,都是应然的样子。作为人类,芸芸众生寄生于世大多苟且偷生,几乎已经忘记了都市之外自然本来的模样,也不曾想过人性的纯粹和干净是什么?满目皆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所以,需要有一种方式比如艺术,唤醒我们人性中沉睡的良知,让我们从超越的视角审视内心,追问世界本来的景象。
井中月的作品分为三个系列:要有光、星丛、无人区。自上而下,也自内而外,描绘了一个未被人类干扰的天地世界,伟大而壮观,与现实中熙熙攘攘的人间世界分别为圣。
当世界独有天地,只是一个假设,但为了其中人性的归回,主动假设就成为充满张力的理想。世界需要乌托邦,正如人性需要回归。
郝青松
艺术批评家 策展人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
井中月长期致力于美术史论研究,在油画院的工作中撰写了《一切历史都是观念史——作为一般文化史的艺术史学史》等一系列学术文章,但他内心始终怀有对绘画创作的热忱。
随着知识的叠加,经历的丰富,他试图将哲科思维和人文精神融入到绘画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进而探讨艺术和其他领域的学科融合与交叉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不仅使他实现了对艺术认知的更新,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有深度的内涵。
井中月通过描绘闪电、星空、大地等自然主题,表达对自然世界、生命存在、时空关系等永恒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使他在艺术创作中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内驱力。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是现实世界的意象再现,也是精神世界的视觉图景,体现出具有神秘感、崇高感、秩序感的审美态度和去中心化、非同一性、异关联性的创作立场。
他以微观的个人视角洞悉美妙的宏观世界,通过视觉艺术语言来表达外在物质世界在内在精神世界的映照,以主体的自觉隐退回应与重构人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的处境与未来。
最后,预祝“井中月观念绘画巡展”圆满成功!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在绘画实践中发挥自己多年理论研究的认知力,愿此展成为他未来艺术创作的重要起点,也成为一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契机,祝进步!
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我对井中月的作品印象深刻,但也感到难以准确定位。他的绘画难以简单地归类于中国传统山水画或西方风景画的范畴,它们既超越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也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客观再现。他的绘画展现了航空航天时代的天地景象,既有人类视觉所见的东西,也有借助天文科技成果间接看到的遥远星空。他的作品聚焦于星空与大地这两个自古以来便引人遐想的主题,却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呈现,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动。
首先,井中月的作品在题材上实现了创新。他选择了宇宙星空与广袤大地作为创作对象,这些元素古老而永恒,在他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不仅仅是在描绘这些景象,更是在探索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深刻联系。这种题材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视角。
其次,井中月在绘画技法上同样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他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视角限制,引入了仰视与俯视的新视角,使观众能够以一种见所未见的方式去感受星空与大地。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此外,井中月还巧妙地运用了综合材料,将传统油彩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立体感又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效果。这种技法上的创新,无疑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他以新的视觉经验,同时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拓展了中国已有绘画语言和材料的边界。
井中月的作品背后有明确的精神指向和价值观,反映了他的知识背景和接触到的人的影响,具有超越社会和肉身、追求灵魂和精神价值的特点。我认为井中月的创作已具有独立面貌,并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可辨识度。他的创作体系在当今艺术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构建了一个新的视觉与心灵的世界。
我期待并相信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
著名艺术批评家 西方美术史学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