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 生生不息”黄河流域非遗生活美学展

  • 展览时间:2024/11/09 — 2024/11/09270
  • 展览空间:东营市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广饶齐笔制作技艺】

广饶齐笔制作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广饶县南部为生产核心区域,因该地属古齐国乐安地区,故被称作“齐笔”。齐笔制作工艺严谨、工序复杂,一般要经过浸、拨、梳等150多道工序。笔头原料以黄狼尾、山羊毛、兔毛、马尾等为主,富有弹性,并便于就地取材;笔杆使用竹片、硬质木材、紫檀、红木、景泰蓝等,高贵优雅、耐用性好;笔锋尖锐整齐,较好地体现了“尖、齐、圆、健”四德。2013年5月,“广饶齐笔制作技艺”正式录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刘氏布偶】

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代代相关的传统纹样为主,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辅以牡丹花、菊花、竹子等富有中国韵味的花朵植物造型,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传统审美观念,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开发设计新品,现有布老虎、布娃娃、大吉兔等传统作品及蓝染、手绘、手工绗缝等七个系列、一千多种产品。

【旗袍制作技艺】

 留年旗袍将黄河入海口湿地风景元素融入到传统的中式服装设计当中,展现了黄河文化,旗袍有廓形、立领、偏襟、开叉、缘饰、盘扣、刺绣、图案等多个元素构成,技艺特点主要体现在镶、嵌、滚、宕、绣、绘、镂、雕、盘等制作工艺上,每年开发设计新款500余款。2020年,旗袍制作技艺被评选为第五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佛头寺陶艺】

佛头寺陶艺又称佛头黑陶,因其产地位于垦利区佛头寺村而得名,其制作要经过选料、搅拌、装机、成型、雕刻、磨光、烘干、烧制等30多道复杂工序,近年来又引进了模型注浆和青铜工艺,具有古朴典雅、美观大方、雕刻精湛、光洁度好的特点,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簇美丽的民间工艺品新花。2007年8月,“佛头寺陶艺”录入东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码头苇席编织】

 码头苇席编织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大码头镇积极探索“非遗+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模式,创新产品工艺,改进产品图案,推动其由传统苇席向日常生活用品、苇编工艺品转型,经过巧妙地设计加工,将普通的芦苇料变身为各种生活用品、储物品等,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适应当代人休闲娱乐、怡情美育的创意手工艺品。2010年12月,“码头苇席编织”录入东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高天木板年画】

高天木板年画选上好的梨木做主要版材,通过拼板对缝粘接,然后晾干刨平,勾刻印画来完成木版年画的创作,其作品造型生动、细致传神,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具有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形成了经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个人风格。年画作品主要以娃娃类、仕女类为主,风格轻松喜悦、祥和欢乐,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