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独特的当代“花道”之风,吹到了长江流域,或许可以借助令时间“停滞”的花道艺术家的视野,唤醒文物与之融合,诠释她眼中区别于传统的现代花道艺术: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那些在草长莺飞、苍松与晨曦之间大自然与人铸物永恒而微妙的连接。
花道起源于中国公元220年,于隋唐时期发展、兴旺传入世界各地,甚至在李煜时期还有世界最早的插花展“锦洞天”,到了宋代斗茶、品香、插花、挂画被称为生活四艺,花道、茶道、香道被称为三雅道。花道鼎盛时期传入了日本,前期在宫廷中盛行,后在十五世纪传入民间形成各个流派达三千之众,人们借花木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并能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1927 年勅史河原苍风从西洋绘画和日本美术中级取灵感,创立草月流,其特点是打破家庭装饰局限,运用造型艺术,使用铁、枯木等材料,不拘形式、注重自由、不限用材。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花道家郑巧雪将插花的艺术再度引入世人的视野,运用草月流无拘无束的概念与中国珍贵文物:汉代彩绘陶锺、汉代彩绘蒜头瓶、青釉山水纹盘口瓶、汉代青铜蒜头瓶、汉代青铜钫、汉代青铜壶、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瓶、清代乾隆“三阳开泰”瓶、宋代青白瓷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魏晋南北朝青轴堆塑瓶等进行再创作展示,日新月异的花道连结古代器物,令当代花道艺术与文物重返生活,让人们多维度、沉浸式感受花道与文物的魅力。
鲜活的花道艺术结合文物的展览形式,不仅强调了文物原本的功能属性,让公众读解文物所携带的信息,还能了解花道在人文历史中的作用。跨越时间的界限,极大地拉近了文物与人们生活的距离,直观感受到文物除原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多样性的实用价值,仿佛时间停滞,令观众置身于古今文化流动方寸之间,这也是本次松风铸舞特展提供的一种特殊体验。
文/刘莉 赵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