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的简单动作或姿势往往具有符号化的象征意义,传递着思想,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历史。在早期人类的绘画中,尽管他们无法精确描绘人体结构,但他们运用简洁的肢体动作和器物符号,记录日常生活,表达对神灵的敬畏。这种表达方式在高度符号化与系统化之后,演变成了文字,成为“文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构成“视觉传达”的最小单位。
“观书之姿”是指古人阅读的姿态。“观书之姿——中国历代读书姿态文化艺术展”通过历代读书图,意在展示不同历史背景下古人的阅读场景。展览借助砖石、绢布和纸张上的绘画重现古代阅读画面,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历代古人阅读的场景,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信息。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居无室庐,幕天席地”、“扶案雅赏应书香”与“偷得浮生半日闲”。借助“阅读姿势”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历代绘画展现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变迁,揭示了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阅读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展览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人的阅读文化,体会他们对知识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中窥见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对于知识的传承与坚守。
上一篇: 铁皮彫不二刺青绘画术艺术展“不二”
下一篇: 我的家乡有宝藏 ——奉化不可移动文物精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