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

  • 展览时间:2025/04/29 — 2025/08/035
  • 展览空间:西岸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西岸美术馆于2025年4月29日隆重推出首个自主策划的特展“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由同济大学教授李翔宁担任主策展人、青年策展人高长军担任执行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团队担纲展览学术研究。


该展览通过九个主题板块、超80个经典案例、超300件展品,聚焦新中国成立至今,上海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演变历程,通过住宅、新城开发、公共文化建筑、城市更新等类型,揭示了地方性创造与全球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联系,引领观众走进一部七十五年的建城史,体验从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到全球化时代上海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完整历程,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和情感汇集于此。


展览以“新纪元的开启”为开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在公共建筑、校园规划和体育设施等领域的积极探索,展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城市内涵。“居住的变迁”从工人新村到当代高层公寓,揭示了公共居住空间如何重塑城市肌理与市民生活。“改革的先声”聚焦改革开放初期,新型建筑如国际化酒店、文化设施的涌现,标志着城市功能的现代化转型。“建造陆家嘴”展示了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崛起,重新定义了城市空间尺度。


“迈向全球城市”通过标志性建筑项目,展现上海如何确立其全球城市的地位。“实验性探索”呈现了本土建筑师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世博连接世界”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探讨了重大事件对城市风貌与国际形象的深远影响。“水岸新生”揭示了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的现代转型。“适应性再生”则通过外滩历史建筑群改造等城市更新实践,展现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中保护与创新的平衡。


漫步展览,观众得以从崭新的视角一览身边活生生的城市发展史,深入诸多耳熟能详的建筑和街区内部,例如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体育馆(现上海大舞台)、同济大学、上海图书馆、东方明珠、上海中心、上海商城、上海大剧院、浦东国际机场、世博园区,以及黄浦江水岸、新天地、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街区等等。展览尤其深入探讨建筑在重塑城市空间与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包括战后一代建筑师设计的公共建筑与住宅遗产,改革开放初期涌现的建筑类型与新城开发模式,以及当代上海与世界在建筑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