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光神采—尼羅河與地中海玻璃
梁晓新
雖然遠在數萬年前的石器時代的人類就已經認識到了隕石衝擊玻璃,並開始將之改造利用成為切割工具、武器,乃至裝飾品,但有考古證據表明,真正意義上的人造玻璃首先出現在約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与古埃及地區。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土地位於今日的伊拉克境內,其西北部則位於今日的敘利亞與土耳其境內,這裡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搖籃之一。考古學家們不斷地在美索不達米亞廣闊的原始廢墟遺址中發現許許多多的玻璃碎片與各種玻璃珠子的遺物,雖然它們表面粗糙、形制簡陋,但卻已經具有了玻璃的性質。從南部蘇美爾王朝遺址(公元前23世紀-前21世紀)上發現的玻璃原材料來看,最晚在公元前三千紀中葉,此地的人民已經成熟地掌握了製作玻璃的技術(GROSE1989,p. 45)。與此同時,在南部的巴比倫遺址上考古發掘出來的泥板書上,也出現了以楔形文字記載的玻璃製作的配方。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很可能首先出現在公元前 16 世紀中葉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如米坦尼王國(約公元前1,550- 前1,350年)(GROSE 1989, p.46)。對應從亚述王朝的墓葬中发现的尖底式玻璃香油瓶(ARUZ 2008, p.422, catalogue no. 274),其可上溯至公元前14世紀,代表了此時以型芯法製作的玻璃器皿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這種技法很快被帶到了國勢強大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並在此大放異彩,走向了第一個玻璃藝術的黃金高峰。
上一篇: 《平面、空间、线》
下一篇: 援碑记——程爱忠新书新作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