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梦 》· 雨雪个人玻璃器皿展

  • 展览时间:2024/09/26 — 2024/10/15278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注视一只皿

像在读一首朦胧温柔的小诗

也像在看一幅没有过多修饰的画作

它是静谧的、克制的


吸引着人群停驻 去想象

气泡在光影之中流动着

色彩便肆意的蔓延开来

它是自由的、细腻的


像一个又一个

跳脱现实的柔软梦境


初次看到雨雪的玻璃器皿时,便被其澄澈柔软的色彩与灵动克制的线条吸引。想要将其作品在空间呈现与更多人分享。开展前一个月,在40多度的高温天气抵达热辣的重庆,拜访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她。


初次到访便被工作室窗外蔓延的绿意吸引,每日在充满诗意与山林气息包围的自然中呼吸创作,仅是想象也觉得心生幸福。当走进她一间间独立且干净的工作间,也正式走进了失蜡铸造玻璃的世界。


从泥土到玻璃

失蜡铸造玻璃的制作

是漫长而繁琐的


每一只小皿诞生的背后,是由十几个充满变数的环节,无数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组成的。


从拉坯、修坯、打磨,到翻制硅胶模具、注蜡、失蜡,翻制耐火石膏模具、填玻璃料、烧制、敲石膏模具、清洗,再到最后的冷加工···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创作者保持极大的专注、耐心与热情,前期很多的准备、制作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双手无法触碰到玻璃给到反馈,更多的时候都要保持一个虔诚的心态,充满敬畏的默默耕耘,慢慢等待。


古老的失蜡铸造玻璃工艺虽与灯工玻璃工艺、吹制玻璃工艺相比是缓慢低效的,但在过程中充满着对材料的探索性与对不同工艺融合的可能性,在时间的酝酿下不同步骤间又拥有了无限可能。


学习陶艺出身的雨雪,从陶瓷手作者到与从事陶作相关的设计与运营工作再到玻璃作者。作品见证着她漫漫的蜕变。


即使不是玻璃专业出身,前期有很多专业知识不够了解,但在母校老师的解答,先生的支持与鼓励下开启了玻璃实验之路


在雨雪看来制作玻璃和作陶虽有不同的步骤,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材料」于她更像是一种「媒介」,是她的表达路径和情绪出口。想要创作「承载光的容器」,落入日常生活之中使用,玻璃无疑成为了雨雪创作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延续着、突破着、绽放着全新的生命。


即使在冷处理过程中是充满挑战与突破心理防线,但可以直接触碰、感受到玻璃,也成了最喜爱的环节。


本次展览是雨雪个人玻璃器皿展的首展,我们约在夏与秋过渡的9月底,为本次展览特别尝试创作了很多全新的器型,共同期待着更多全新的玻璃生命的诞生与呈现。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