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韦广寿
桂林山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的自然形态。从漓江源头的越城岭猫儿山以降,历经高山草甸、森林峡谷、大岭长坡、河谷平坝等地形地貌,或苍凉或雄壮,或幽深或宏阔,其下游两岸的峭拔清奇,无不秀美绝伦又各有韵致;散布其间的桂北民居,从壮乡干栏式建筑的吊脚楼,到侗寨鼓楼与风雨桥,再到汉族青砖马头墙的四合院,依山傍水,无不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汉、壮、苗、瑶、侗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这片好山好水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千百年来,自然与人文交融共生,成就了这方水土上的传统文化与民族风情,为艺术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桂林的水彩画家们勤奋创作,保持着两年一次集体亮相的频率,作为他们对这方水土的深情礼赞。
水彩画在桂林,有深厚的传统,画坛名宿阳太阳先生早年专攻水彩,尤以描绘漓江的水彩作品创造经典。抗战时期,全国各地画家云集桂林,以各自的水彩语言描绘桂林山水,为画种的传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高校和艺术机构赴桂林写生的课题,多以中国水墨画为主,甚至阳老先生在晚年,也转而专注于水墨画的创作。水墨画的兴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掩盖了水彩画的神采。在这样的氛围里,桂林水彩画家的热爱与坚持,就显得弥足珍贵。古人在关于山水画创作的要诀里说:“山水画得石而苍,得林而秀,得水而活,得云烟而具神采。”桂林的地域风貌四绝兼具,非常适合用水墨画语言来表达,但要转换成融汇东方意韵的水彩艺术语言,唯美又不俗气,则有一定的难度。对水彩画而言,其精髓在以“水”为媒,以“彩”为韵,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并展现桂林独特的山水与文化,成为桂林水彩画家们在创作中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次画展参展作品,均为桂林水彩画家近几年创作的精品力作,通过对水与彩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不断发掘水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追求艺术创新,进而形成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和各具意蕴的色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画展作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他们师承各不相同,个性语言与艺术主张也略有差异,但他们都沉浸在桂林山水与民族文化的长河中,感悟自然山水的意蕴,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他们的爱与热情,也在水与彩的交融中得以淋漓体现。
洞悉底蕴,是水彩画家精研文化艺术的智慧!风流蕴籍,是水彩画家扎实低调的华彩呈现!近些年,在桂林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桂林的水彩画队伍不断壮大,桂林美术馆希望通过双年展的形式,积极探索水彩艺术与当代观念的新对话,不断将桂林的水彩学术研究向前推进。彩蕴桂林,出发!
(作者为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桂林美术馆副馆长)
202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