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坐——造化、古人、心:邱锡鹏个人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8/12 — 2023/09/20378
  • 展览空间:油画院陈列馆第3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我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严肃性作品,适合放在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一些严肃性空间;另一类是非严肃性,注重趣味与视觉愉悦,色彩光鲜亮丽甚至耀眼,抽象具象形式都有,这类作品适合放在居住空间,是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与作品彼此有要求。

我之所以选择早期文艺复兴绘画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是因为它有独立造型意识,主观处理形象结合手工痕迹,单看造型就区别于客观物象,在这里面有一种很容易上手的部分:徒手勾勒轮廓留下的笨拙手工痕迹自然而高级,几何概括有助于快速抓取物象特征而且显得更规整有力甚至带有符号美感;矿物颜料的使用和特定时期的画法使得画面古朴又有些神秘。

每个艺术家对于作品色彩的选择上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体系,这个或许就与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系,我喜欢宁静朴素,作为北方人对土的感受可能比南方人强烈,尤其冬天荒寒的景象,寒风刺骨的冬季让童年的我以为春天不会再来。我们当地的坟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土馒头”,没有像南方这样用水泥做很多造型和层次,简直修了一个房子,这些注定伴随终生的强烈感触,我从事绘画它就难免与我的作品有关系。严肃类型的绘画选择的色彩通常比较厚重质朴,非严肃类型绘画我也会选择饱和度高的色彩甚至荧光色系来拓展自己的用色范围,对自己是一种补充。

在让人感觉亲切的现实中悄悄加入超现实主义因素会产生新的意思,比如馄饨让人感觉真实熟悉,可是像马格利特那样放大到充满整个房间的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房间很真实,馄饨也很真实,变换比例放在一起就不那么真实了,像是西夏文字那样,猛一看都是熟悉的汉字偏旁部首,组成的文字我们一个都不认识。

观众对于我作品的解读,我觉得应该像猜谜语一样,自由解读后再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会比较有趣。完全自由解读容易不着边际,直接告知创作意图又扼杀了很多可能,观众自由解读有时会给予我重要启示。我曾经画过一张冷色树影中的一只黑猫,被解读为蓝色大海上的黑色船,我才发现由于画面处理得近乎抽象,给了观众遐想空间,观众的反馈促使我产生新的创作思路。

《企鹅-拟梁楷太白行吟图》是我近几年觉得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件作品,原本是想用素描的思路画古人没画过的企鹅,还有素描画法在宋画调子里的奇特视觉经验,画到中间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造型像极了南宋梁楷画的李白,我觉得有必要交代到题目里提示这种巧合,画幅不大,用的居然是初中就已经掌握的做旧办法,企鹅尾巴甚至有书法飞白的感觉,画面有种“一本正经的幽默”意味。

作为创作主体首先要过瘾,把感动自己的肌理,手感,配色,构成等部分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获得由眼及心的享受。艺术家的基本功,思考的深度与积累的知识经验都是确保这一过程畅通的有力保障。

即将开始绘制新的作品《礼物》,灵感来自小时候听哥哥编的莫泊桑式故事:老父亲卧床,儿子提大包探望,父亲大为感动,儿子自己过得不容易还带这么多东西来,边说边眼含热泪打开提包——里面放着一只大气球……


文|邱锡鹏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