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课程展

  • 展览时间:2023/08/16 — 2023/09/14348
  • 展览空间:鹅社书店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凤凰”展很“小”,“小”是因为他们的作者还是非常年轻的青年艺术家,“凤凰”展又很“大”,“大”是因为这是首次牵手“鹅社”举办的大学课程社会面展览。他如同一次考试,我们培养的艺术学子,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他们的创作能力,他们与社会的沟通能力以及他们被市场的认可度,都将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讲,这次展览本来就带有社会学的实验性。此次青年艺术家们不约而同的关注楚文化的图腾“凤凰”,一来有意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二来希冀用艺术的方式解读“凤凰”精神所代表着新时代的变革力量和不屈意志,他们的创作中有绘画、设计、文创等共计52件作品,每件作品无不在传递作者对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学术界主要认为有反映取向和塑造取向两种观点。反映取向中的一个理论存在批判社会学当中,主张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的关键”。塑造理论则认为,艺术会将思想置入人们的大脑。塑造取向包含着范围广泛的一组理论,这些理论共有一个核心信念或隐喻:艺术对社会有影响。较之反映取向,塑造取向所展现的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是简单的、直线的。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艺术学与社会学的交叉融合越来越被重视,追溯湖北美术学院百年办学历史可知,在1937年的湖美绘画系中国画组、绘画系西洋画组、艺术教育系、图案系均开设了《艺术思潮》课程,今天我们开设的《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课程与其说是新时代下我们对于艺术社会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探索创新,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对艺术关照社会生活的学科特质的传承与回归。


因此,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应既包含反映也包含塑造取向,艺术不可能“裸奔”,他总要依托什么,为了什么而存在。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是心灵性的,人类最本质最真实的存在。我们不赞扬为了让艺术绑定社会思潮,生硬的、表面的抛开心灵性而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刻意的安排,而是要在社会发展中主动作为,承担起艺术的交流、导向、整合、继承与发展的社会功能,不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拥有一种使命感去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确切的说反映心灵性的东西,反映真、善、美,那就需要我们依靠社会学的观察方法,体悟、理解、转化自己的心灵性内在,所以艺术学离不开社会学,艺术虽是包含在社会中的,但是仍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时代文化的走向,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