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列子》里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意思是说“凡是有外形、有声、有色的东西都是物”。在《说文解字》里说:“物,万物也。” 这已经是“物”的引申义了,“万事万物”之义。指所有客观存在的东西, 又引申指自己以外的事、物等社会、自然环境,还特指人活众人。成语“物换星移” 是说景色改变了,星辰也移动了。宋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 有常以执道为本。应物还体现了“圣人之情”。应物,亦应人、应世、应事、应道、 应己、应心, 一种豁然开朗, 觉悟的智慧和途径顺其自然的彻悟境界。佛法认为,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心物是一体的,是一不是二。画之为物, 是物的表象描述和揭示。画之为心, 即呈现为心所见闻觉知。物随人意而变化,应物随心也。
上一篇: 如幕之暮——杨雪勇个展
下一篇: 文房新语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