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科,历史久远,代有名家画迹流传。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生命理念,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价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花鸟画经过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在不断完善发展笔墨技法的同时也注入了众多文化元素,形成了诗书画相结合的独特的艺术架构,从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常熟作为书画之乡,在中国绘画艺术长河中涌现了诸多名垂画史的名家、大家。于花鸟画一科而言,有明代创“勾花点叶”的周之冕,清代则有杨晋、蒋廷锡、马元驭、余省等风格各异的大家各领风骚,近代又有江寒汀、陆抑非等名家继之而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深厚积淀的浓郁氛围中,常熟自然有孜孜笔耕的一批花鸟画家。郑棣青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既扎根于传统,又不断探寻求新的书画家。
郑棣青先生精于丹青,旁及书道与诗文。在先生“绿窗半世笔和墨,废纸千张冬又春”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既承继传统又自出机杼的笔墨境界。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画家、诗人对事物的观察入微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后有所思、有所感,画家能付诸笔墨,诗人则更能有所咏。因诗书画相互滋养,郑棣青先生的诗有画面感,而画则诗意盎然。东坡先生说:“诗画本一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实质。郑棣青先生的画追求意境,诗书画意,探寻形与意的融合关系,通过诗文、画意、书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意境的统一,使观者能有诗情画意的审美享受。“根深方叶茂,厚积而薄发。”这是郑棣青先生勤事砚田的必然成果。
郑棣青先生不仅自己勤于砚田耕耘,也在培养施教学生上如辛勤园丁。他能根据学生天赋因材施教,淬炼他们的笔墨工夫,引发他们的艺术感悟。故而他学生的画作或工或写,或清新明丽,或静穆凝练,各有特点、各具面目。然因师门熏陶,诗书画相融合,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趣是一致的。假以时日,定有出蓝之机。
此次郑棣青师生书画展以“山湖风韵”为题,以画家日常所见家乡湖山景致,一花一草,一树一石,一禽一蝶,生发于笔墨,给观众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优雅画面。郑棣青先生说:“我于家乡景致、风味潜濡默化,知深而爱切。”这应该是师生一同的心声,因景感人,借景抒怀。
邹涧东
壬寅新春于石泾草堂南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