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建筑,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特色与文化,它们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是凝固在时间里的诗篇。
纵观西方的建筑史,最具代表性的欧洲古建筑,常以石材为主,取其坚固、稳定、永恒之意。而中国的古建筑多以木头为底料,象征谦和、温润之意。因此,相较于西方古建,中国的古建似乎蕴含一种特有的温度和人生哲学。
岁月如淘沙,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终能保留下来的,往往凝聚了古人卓绝的智慧和匠心。其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古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节,这些建筑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远超其功能价值。
慈城,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县以来,文风昌炽、名人荟萃、弦歌不绝。翻开慈城的历史长卷,其人文盛景、历史建筑不胜枚举。1200多年后的今天,仍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以及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比如孔庙、县衙、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符卿第、冯俞宅等等。
本次展览以慈城当地历史建筑为线索,分为四个展区。“匠器流光”——慈城古建筑文化展、“檐语者”——当代设计师作品联展、慈城古建文化“共建之声”、古建筑文化互动体验,多层次、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慈城历史脉络的演进,旨在唤起社会各界保护古建的共识,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上一篇: 跳跃的灵魂
下一篇: 更無——李慕白花艺装置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