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外影瞻内,花擎叶反披”,“细如毛发理,浑然无凿痕”,这是对俞艇薄胎玉雕作品的美妙侧写,薄可透光的碧玉之上以水磨工巧琢浪漫富丽的花纹,却“抚触不留手”,实令人惊叹艺者造物之精巧。
薄胎玉器在清代宫庭中是非常名贵而有特色的,当时又被称为痕都斯坦玉器或西番作玉器,此类风格源于西亚,具有胎薄晶莹如纸、打磨工艺精湛,花纹繁复精致的特点。
在乾隆一生所题全部御制诗中,共有五十六首是关于题咏痕都斯坦薄胎玉器的,常咏赞其“制绝精巧”,就连一向被乾隆推崇的苏州玉工与其相比亦是“水磨天方巧,专诸未足论”“内地玉工,谢弗及也”。
而今日的苏州艺者俞艇,师法前人而不泥古,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人文情怀注入薄胎玉雕作品中,他的玉雕作品胎壁薄如蝉翼,花纹纤毫如丝,晶莹薄透的精致感令人折服。
苏州的玉雕是温润含蓄的,也是灵动精巧的,从业二十余年来,俞艇苦心孤诣专注于薄胎器皿的传承和提升,看似反复琢磨的完美画面却每每是兴之所至的神来一笔,每一丝线条皆是他在时间和经验中打磨出的得心应手与宛若天成。他将苏州的气质融合于每一件作品中,同时也使玉雕完成了从“器”到“艺”的转变。
同时感谢俞艇先生捐赠玉雕作品《四方来仪尊》,为丰富我馆馆藏作出贡献。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
上一篇: 第四届“滇池艺术盛宴”暨“大美云南”美术作品展
下一篇: “儒门”近现代文人肖像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