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薪传”许小峰、弭金冬从艺60年中国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8/03/28 — 2018/04/281647
  • 展览空间:济南市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弭家山水一脉传


张柯


老济南普利门、迎仙桥的附近,有一处“弭家场”,弭家场里住有一弭姓大户人家,著名画家弭菊田先生出生在这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黑弭岳”四画家驰誉齐鲁画坛,其中的“弭”正是弭菊田。


1937年11月,弭菊田的女儿弭金冬出生了。一个月后,黄河岸边传来隆隆炮声,鬼子进了济南城。转眼,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可上学必须学日语,弭菊田不甘心后代在东洋人铁蹄下接受奴化教育,他将自己的小学教师傅先生请到家中,教女儿金冬和儿子金鉴学习中国文化,直到日本投降,金冬姐弟方才进入制锦市小学念书。弭家本就是书香世家,在童年的这段时光里,天资聪颖的金冬把家里的藏书几乎都看遍了,包括诸多珍贵的善本,如……冉冉书香熏染着她人生风景中最本真的动人气韵。


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写过许多回忆济南的美文,文章里常有“秋妹”出现。“秋妹”是谁?秋妹是季羡林叔父季嗣诚的女儿季惠林。季羡林7岁来到济南投奔叔父,童年玩伴中,秋妹自然是少不了人物。季惠林成人后嫁给了弭菊田,季羡林于是成了弭金冬的舅舅。金冬初中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教书的季羡林将她带到北京,打算帮她在京念高中,考大学。可惜一天之差,错过了从济南入迁北京的时间,弭金冬的命运由此改写。


弭金冬的大学是在山东艺专念的,求学期间,她有幸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山水画家张彦青先生。弭金冬对于色彩的感觉有着天赋般的敏锐,成绩自是卓然。在艺术写生中,她更是以一介文弱女子身资,上山下海,经风雨揽虹霓,所得作品巧摹天工,气度超然。张老师面对如此优秀的学生,既有师父的谆谆教诲,更有着慈父般的关心。大学毕业后,弭金冬分配到枣庄,在一家中师授业解惑。


1979年,她带着政治运动带给自己的一身创痛辞别枣庄,调到济南市博物馆工作。此时,父亲弭菊田也落实了政策,担任了济南画院首任院长。面对执着于绘事的女儿,父亲教她下苦功夫临摹古画,特别是要多临摹唐寅,他说唐寅不像清四家,清四家笔墨游戏过多,而唐寅的画来自写生。弭菊田要求她“一天一幅唐寅”。


除了临摹古迹,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父女两人走遍了龙洞、灵岩寺、四门塔等风景名胜。在长年的临摹古人画作和实景写生中,她不断提升自己的笔墨功力,临池注重骨法用笔,其作品的线条韵律抒情、疏朗有度、气韵生动、意趣天成。


一天,弭金冬带着父亲认可的作品去见恩师张彦青,张老师接画在手,自是一番赞晤。末了,张老师以点睛之语道:“你的作品几乎可与你父亲的乱真,关于作品的‘骨’与‘肉’,你可以去大胆地渲染。”


张老师一席话让弭金冬的绘画艺术更进层楼,社会评价日高。著名学者徐北文评价道:“金冬的画是菊翁嫡传,子肖其父,自不待言。弭家的画以秀雅明净为特色,细察而品味之,同中也有异。金冬以文弱女子画山水,多数作品却以笔墨挥洒了阳刚傲岸之气,虽有杏花江南的‘红装’,却多爱表现高山峻岭的‘武装’,而其腕力又足以表现之。《古柏》中树干的笔锋爽利如铁,入木三分,画虬枝挐屈则如力士的筋节劲张。犹如《峡江行》峻岭挟束大江,通天达地,山危水疾,有一泻千里之势。《万壑松云》,群峰耸立森列,犹如万笏朝天;青松劲拔,具有壮志凌云之致。”


面对晚辈的进步,其舅季羡林欣喜之下再奉金玉之言:“绘画是文化的反映,生活的反映,更是诗情和才智的体现。画家要有学问、有见解、有个性、要见多识广,这样才能体现出画家的情趣,才能创作出意境深远的作品。”


“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此语用在弭金冬的画幅中亦颇为熨帖,她的作品笔墨用度自然流畅,如雁渡长空般不露一丝揣度踪迹。而今弭金冬的作品呈现出美感上的超然大化,密林间山雨欲来,夕照处和风絮迂,皆游刃有度,淋漓尽致而又功力深藏。物象之间的关系在虚实相间中达到高度自然的和谐之美,应物象形,造化天工,存乎一心。《孟子·离娄下》第十四章中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于心,这是弭金冬行进在“弭家山水”艺术中的景行大道,也是她呈现在山水作品中的君子之姿。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