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铎与塞北的雪

  • 展览时间:2018/01/10 — 2018/02/10964
  • 展览空间:黑龙江省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我画塞北的雪——刘振铎


中国有个万里长城,长城以南叫关内,长城以北叫关外,也称塞外或塞北。关外有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再加上一个内蒙自治区,塞外的最北端是黑龙江省,人称北大荒,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里有大小兴安岭浩瀚的森林,有辽阔的草原,有无尽的田野,还有中国最大的油田,这里是我大中华一块富饶的天赐宝地。


塞北的美不是小桥流水,不是黛瓦白墙。塞北有大美,这里的天美,蓝天白云;这里的地美,有广袤的黑土大地;这里的人更美,有民族英雄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有劳动英雄王铁人,有航天英雄翟志刚、刘伯明;这里有祖国最早升起国旗的“东方第一哨”,有中国著名的“北极村”,有白雪皑皑的“中国雪乡”。


每当冬季来临,大雪覆盖了大地,房顶上堆满厚厚的积雪,松树上挂满了晶莹的树挂,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太阳高高的挂在天际,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这个时候,塞北就仿佛变成了神奇的童话世界,喜欢看雪的人们就会从千里万里之外携家带口来到“雪乡”过春节,很多青年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北极村欣赏北极光,也有人冒着风雪来“东方第一哨”拥抱第一缕阳光,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来拍摄美丽的雪景。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并且经久不衰,可见人们对雪的热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从事人物画创作的时候,大都取材于塞北的冬天,如七十年代初创作的《开发大庆的人》,画面上浩浩荡荡的一大群石油工人,顶风冒雪挺进在塞北的大荒原上;创作的年画《林海良才》画面上几个上海女知青,肩抗着油锯跋涉在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里;七十年代末创作的《山河图》,画的是几个边防战士骑着战马迎着暴风雪巡逻在边防线上;后来创作反应鄂温克民族生活的《晶莹世界》,也选择的是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场景。八十年代初创作的《红装素裹》,描绘的是林区冬季滑雪运动员训练的场景。总之,我多年的美术创作选材从来没离开过这塞北的雪。


八十年代我开始山水画的研究,走遍了国内的名山大川,画过黄山、黄河;画过长江、长城;画过华山、泰山。这些大山大水很入画,很壮观,但是心里总有着一种对家乡的情怀,想着用中国画的形式将塞北冬天的雪景画出来。北方平原上的雪、荒原上的雪、深林中的雪、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如何去表现?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还是个新课题,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能画好北国冬天的风光,近几年,每到冬季大雪纷飞的天气,就和朋友开车到野外,到林区去观察去感受北国冬天的壮美。当我望见在无垠的原野上觅食的牛群,望见在雪地上奔跑的马耙犁,望见被大雪覆盖的小村庄,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创作的激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越老就越发的感到自己深深的爱着塞北这块黑土大地,爱着这里的冬天,爱着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爱着这里冬天的雪。


二零一一年,我终于动笔了,陆陆续续的完成了一批作品,现在筛选出部分精品,将我心中美丽的、童话般的塞北冬天的风光呈现给大家。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