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叭甲”是艺术家张翔的女儿在1岁学习语言时发出的声音,大意是“不要”。但“叭甲”比“不要”更深一个层次: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透露着“非常不想要”的坚决,甚至带着怒气和责备。孩童的语言是直接而富有诚意的,在低龄阶段更是没有杂念。因为他们还没能理解隐瞒和哄骗,虚假与诱导,经验与套路,只会像“三体人”一样毫无掩饰地坦诚,并做出干净利落的反应,哭或笑,要或不要。当他女儿在说“叭甲”的时候,其实并非拒绝这个缤纷的世界,而是在拒绝当她想获取更多世界信息的时候,成年人给予的规则化的判断与阻挠。
世事无常,瞬息万变,生活的平衡感常常被繁琐、复杂和意外的形式打破,形成碎片。日常变成无数条虚空之线的交叉点,能量在这些交点上得以聚焦,之后才有了“此时此刻”的开怀或感伤或遐想。就像一个剧场,它提供了优质的道具,投射了完美的灯光,集合了所有的现场因素,时间却是静止的。只有当“演员”入场的那一刻,开关打开,机器运转,材料相互绕动,时间才得以开启。张翔试图营造一个真实又荒诞的关于自我、人际、家族的综合剧场,这个现场集合着他身处不同语境所产生的体验结果。展览以“叭甲”为主标题,也正是张翔以父亲、儿子、丈夫、朋友、艺术家等等的多重身份对周围世界的主观反应及态度。他想学习女儿的简单方式来直接回应世界,化繁为简,以此来求得某种关系上的平衡与稳定。
文/Mr.1982
上一篇: “象外--未尽的语言”陈莲华 沈杰 叶佑天三人展
下一篇: “苔藓”张锰个展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