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心”毕立伟小品雅集

  • 展览时间:2017/10/21 — 2017/11/17782
  • 展览空间:珑汇璟艺术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毕立伟表里忠厚,但不影响他是一个感情与感觉都很细腻敏锐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细腻与敏锐都能被他通过艺术的语言和技巧,淋漓尽致地表达在画面之上。


他在传统艺术与当代水墨上的成绩,除了先天之外,我想更多是得益于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期间,对雕塑专业的长期学习。雕塑是所有造型领域公认的最难的专业。在以三维空间思维方式学习了以西方传统为主的、高难度的造型手段之后,再提起我们传统亲切的毛锥子(毛笔)描绘二维画面,出来的作品将是什么样子,自然可以想象得出来。所以毕立伟这些年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外。

我不担心他个人的未来发展,只祝愿他能够在艺术的路上渐修渐悟,取得更好的成绩。


蔡志松

2017.10.5,


本次展览展出年轻艺术家毕立伟的23副水墨,30副瓷板画。


很难判断毕立伟的画到底该属于花鸟、人物、山水,抑或是写意、工笔,他什么形式、题材、质介都可以信手拈来,梦笔生花。一画一世界、一画一品格、一画一模板,画里画外的东西俱在无声无言的笔墨色晕中幻化成、混搭成毕家样的禅蜕,慢慢地,却又是不可阻挡地直指人心。套用杜甫的诗“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改句“小画虽微简,一笔亦清幽”形容毕立伟的画,蛮有意思的。


在瓷板上作画与在瓷器上作画不一样,相对瓷器,白色的瓷板没有任何表情,所有的内容都交给了作者。对这一特点,毕立伟认为:“绘画内容是对材料的另一种诉说,简单的内容是我对瓷板的答复。我不敢太多的占有,担心污染了现有的平静,落在瓷板上的所有痕迹我都会用心对待。 ”初秋的莲蓬、日常吃的水果、生动的人物小角色......这些平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对象,艺术家都记录的无比用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认知,有各自表达自我的方式。 毕立伟庆幸自己选择了艺术作为完成自我的方式。不论是刚硬的雕塑,还是柔软的水墨,抑或是白色瓷板上的小画,都是他在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他与自己内心沟通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而这条追寻自己内心的道路,是不断追寻的过程,或许没有终点。就像毕立伟所说:“我坚定地相信,无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起点。我们大家都在路上,也都在追求着独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幸福感”。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