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正心远一一莫肇生 黎柱成 叶其嘉 潘小明中国画展
中国绘画绵亘千年,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由恒河沙数的无数艺术家,不断积叠,前赴后继的努力,构成独特美学价值的中国画艺术。在中国画体系里面,山水画与花鸟画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程式和笔墨符号。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其不单要有坚实的笔墨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文化与自然的浸淫中形成自我,每一个自我的蜕变都可以启迪将来,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貎。
这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探索,从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积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在笔墨探索上各自都有明确的艺术取向,而且显露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面貎。莫肇生在其山水画中追求一种宁静清逸的境界,不乏老庄之意韵,笔墨凝炼稳重,苍茫润泽。黎柱成可谓当今岭南大写意花鸟画中的姣姣者,其笔墨淋漓,正气凛然,意趣横溢。叶其嘉的水乡山水画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享誉全国,对水乡文化独有的情感,以地域的特点及朴素的民间样式,清新脱俗的笔墨,造就其标志性的地域审美状态。潘小明则以其清灵的个性,对传统笔墨重新解读,在笔与墨,墨与水之间追寻一种灵动的心性,一种别样的情趣。艺术个性是当今艺术创作中稀缺的状态,跟风追潮使得艺术变成了流行,而经典的具说服力的作品凤无麟角。这四位艺术家正是用自己的实践让广东的中国画创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个地域文化的发展,是靠一代一代的文化人努力取进。我们希望通过这四位艺术家作品,使大家明白他们的付出已不单是个体的呈现,而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整体文化的象征。也希望他们不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这个时代作出贡献。祝福他们!
李劲堃
2017年1月10日
艺术家简介:
莫肇生艺术简历:
1958年 生于广东省肇庆市。
1982年 毕业于肇庆师专美术系。
1986年 在广东西江大学美术系任教为该系设计教研组组长。
2001年 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2003年 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
2005年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龙瑞工作室。
2006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山水课画题研究班。
艺术纪事
2000年 创作中国画《夕照青山当雄关》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获优秀奖。
2002年 中国画写生作品《太行烟雨》组画及《静静河水绕村过》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广东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时代节奏——写生作品展”。
创作中国画《长风策马竞关山》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
创作中国画《静依清风流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
创作中国画《通灵叠秀》入选“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4年 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莫肇生山水写生展”并由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漫记山川—莫肇生山水写生画集》。
2005年 创作中国画《春曲》获文化部举办“国际华人诗书画印艺术大展”铜奖。
创作中国画《清风闲云》入选“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2006年 创作中国画《清风流泉》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8年 创作中国画《变迁》入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 创作中国画《风山泉明》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10年 创作中国画《雨林净界》入选“中国美协会员第七届中国画精品展”
2012年 由岭南画派纪念馆、珠江美术馆主办,在珠江美术馆举办“幽明之故—莫肇生山水写生展”并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幽明之故—莫肇生山水写生画集》。
2012年 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莫肇生山水画展”。
2013年 由广东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漫山记山川——莫肇生山水画展”,在深圳市鹏宝轩艺术中心举行。
在北京人民美术文化园艺术沙龙举办“清风•逸静——当代山水画家莫肇生作品展”。
2014年 由广东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山东云龙美术馆主办的“淡烟熏风--莫肇生山水画展”在山东淄博市举行。
由广东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荣宝斋广州分公司主办的“紫气清风--莫肇生山水端砚作品展”在广州市举行。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国际设计师协会会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莫肇生感想:
自然,有其自身之形成及发展规律,任何违背其规律之做法都会得到报应。其不受人之意志而改变。山峰、河流、树木乃至万物,都在这自然大格局中生与灭。
面对千变万化之自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从而洐生出相应之文化元素与体系。至此人类与自然已到了无可分割之状态,自然也在不停地使人类认清了自我之生存空间。这就需要画者更深地了解自然,了解自然所生发之一切。
师造化有游历、卧游、写生等各种形式,一个画者需根据自我之需取其中。我很反对有些所谓名家,开口就说中国画不用写生,殊不知自己起初也是如此走过来。作为一个山水画者之学习过程,我认为写生是必不可少,当你成熟了,则可以游历等方式去体验自然。不管用什么方式去观体验自然,关键是在于你是否以中国文化对自然之审视方式去观察、去思考。眼、心、手之间是否找到一个共同点。荆浩太行洪谷写万松、黄宾虹夜过三峡悟笔墨,都是他们艺术生涯中之辉点。而这辉点正是造就一个大家必不可少之契机。
只要以心与自然相交,感受自然所赐,这就是滋养。再就是在行走中,对那些早已被自然滋养出来不同地域之民风、民俗深入解读,这些都是成就一个山水画家必不可少之修养。
黎柱成艺术简历:
黎柱成(栋石),字瑞龙、号雨梦轩主,1958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小榄。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结业。国家级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叶其嘉艺术简历:
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佛山市美协副主席、顺德美协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田园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顺德田院国画院院长。分别在广州、香港、北京、珠海、佛山、常州市举办《叶其嘉水乡风情展》和《叶其嘉国画精品展》。作品曾先后入选“全国侨乡画展”、“七届全国美展”、“92国际水墨画大赛”获铜奖、99NGO联合国IAEWP世界和平博览会获杰出艺术作品奖、“首届全国中国山水画展”、“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中国美协第12届新人新作展”,“第八届全国群星展”等。二百多件作品分别在《美术》、《中国书画》、《人民日报》、《画廊》、《国画家》等全国六十多家刊物发表,中国画报和花城出版社以及四川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叶其嘉画集》和《叶其嘉画集》及《中国国家画院书库2006中国画名家年鉴•叶其嘉卷》。2009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田园墨韵•叶其嘉中国画作品集》。作品《春绿水乡》、《老村夜话》、《春艳》、《新绿》、《竹林人家》、《晓雾》分别被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军事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桂林美术馆、珠海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收藏。《风声、雨声、鸭叫声声》、《一村秀色》、《春雨初晴》等多件作品分别被选送美国纽约、澳大利亚悉尼、法国巴黎、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潘小明艺术简历:
潘小明,1963年出生,艺术硕士,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理事,惠州国画院院长,惠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画展,其中获金奖1次,银奖2次,优秀奖7次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被收入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小品集.花鸟集》、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扇画技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今日中国美术》 等多部画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潘小明画集》、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技法丛书——梅花画法》、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名家丛书.花鸟名家潘小明》。有多幅作品及论文在《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状态》、《美术界》、《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
潘小明感悟:
我的作品多选荷花为创作母题,伴以蜻蜓水蛭翠鸟游鱼等。喜作水墨写意,面对繁杂的自然景观,以深淡不同的墨色块面映衬散淡的点和不同形态的线,笔法从简,墨法求淡中有层次变化。画面追求清幽雅致,温润通透,浑融自然的效果,我把画荷当作传达我心性的媒介,在荷叶、荷杆、莲蓬、花蕾所呈现的点、线、面的穿插变化中,下笔的疾、徐、轻、重中表达心性,将自己与荷花同等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个体的我,在画面中与“物”的莲叶、荷花会合,地这里,既屏弃了物,也屏弃了我,物我两忘,然后物我合一,象外求象,通过绘画观照自我,修身养性。
明清之际的美学家廖燕说“万物在天地中,天地在我意中,即以意为造物,收烟云、丘壑、楼台、人物于一卷之内,皆以一意为之而有余”(《意园图序》)“意”与“境”的营造对于国画创作来说颇为重要,是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的关键。在于其“似与不似”、“无法之法”、“无为之为”的大境界中用水墨的渲淡表现天地万物的和谐有序之美,体现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自然和谐观,使其作品打破“物”“我”界限,而融合为一,使之超越了传统的法道,结合时下文人心态,在无为、无法、无道中展示出近于“天籁”般的和谐之美。那种因水墨幻化漫溢而出现的墨渍,在自然而然中形成了“似与不似”的荷叶形态,譬如《华光艳映水云酣》、《梦荷》、《荷趣》等,曲岐穿斜顿挫有势的莲梗纵横交错,荷花与韶华在梗叶的遮挡或切割中若隐若现,使空间无限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