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自远古传说中的三黄五帝至今已有八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此次于11月4日至11月13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翠溪艺廊举办的“刘德维当代绘画展”,其目的即旨在弘扬中华文化,表达作者对华夏祖先智慧启蒙的敬意。
刘德维,字子墨,大陆知名书画家。1936年生于山东青岛,六岁入私塾学堂,1951年肄业于青岛艺术学校绘画科。师承留日画家王仙坡先生。早期受印象主义及后印象派绘画影响,长年投入野外写生。20世纪70年代转入当代美学精神研究,寻求中西绘画交融合璧,注重直觉表现,近十余年则专注于意象和抽象的创作。
刘德维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不断探求创新的杰出艺术家,他从具象写实的画风走来,逐渐转向意象性和抽象性的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用点、线、面和色彩,用绘画材料的性能和肌理,表达自己对人生、历史、宇宙和艺术本质的认识,向人们传达力和美,展示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不凡的艺术造诣。
不同于具象写实绘画的是,意象性和抽象性绘画不靠题材即“画什么”来感动人,而主要用不具体表达客观物象的绘画语言即“怎样画”来激发人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感情。不过,意象性和抽象性的画家在作品中不表达具体的客观物象,并不意味不需要观察和研究大千世界,也不意味不需要掌握传统绘画的基本造型能力。意象性和抽象性画家仍然必须有师古人、师造化的基本功,此外还需要有艺术创造的现代意识和修养。
带有抽象意味的意象审美观和写意体系是我国民族绘画固有的传统,它要求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同于西方绝对的理性或感情抽象,它的图像带有暗示或象征的意味。刘德维早期从事具象写实绘画时,就很重视绘画语言的写意性,而当他转向抽象道路之后,在有意识地借鉴西方抽象绘画经验的同时,更潜心研究如何从民族绘画写意传统中吸收营养,使其与现代艺术观念结合,展示新的光彩。民族传统文化,从先秦诸家经典的哲学、美学论述到远古的实物遗存?彩陶与青铜器,以及一些目前仍在流行的民间艺术,都是他的艺术创造资源和引发他艺术灵感的动力。
刘德维是富有激情又有理性思维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他既能调动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画前精心酝酿、构思,一旦动笔便沉浸于绘画语言的形式美感之中,笔力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以及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交汇成的章法、构图,在有意无意间形成有文化内涵的诗意境界。古代中国艺术的拙朴雄浑,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勾、勒、点、擦、皴、染的情趣,还有西方现代绘画讲究的构成法,都被他包容、吸纳,巧妙地化为己有,随意运用。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艺术家希望透过本次的展览,以一种全新的演艺方式,为大家提供一场华夏文化的发掘与发扬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