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情偶寄:----个人主义的生活艺术
《闲情偶寄》是清人李渔写于300多年前的一本关于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的随笔集。而刘智峰的这些纸上水墨,我把它们看作是绘画版的《闲情偶寄》。并与之构成互文。
从一般意义上讲,刘智峰是一个“画得非常好”的画家。他的油画或者水墨,写实或者写意,在技术上无懈可击。在创作了大尺寸,大主题,大结构的大作品之后,他开始呈现另一种表达。用水墨小品记录生活中的琐屑趣味和点滴体悟。这些简约随性的笔墨,灵动狡黠,不拘范囿。略带刻薄的讥诮,既调侃生活也调侃生活中的自己。
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才华的挥霍,也可以当作是某种态度的选择。
在一个标榜个人主义但恰恰没有自我的年代,个人异化为社会的一种个人表达,自立与自觉的“自我之我”其实已消弥于无形。
福柯说,对“主体自我”的放弃,并非全部缘于对权力的恐惧,也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服从。所以,在当代艺术更多聚焦对权力的警惕时,刘智峰把目光转向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并在此找到了某种表达的空间,即:个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属于“私人”的。
首先,回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面对日常生活真实的平凡与庸常,听从源自内心的意愿与迎拒。让个人的表达真正具有“个人的意味”。哪怕仅仅提示一种“社会之外”的疏离感,也是面向“自觉”的努力。因为有些时候,不说什么,就是说了什么!不表达什么,就是在表达什么!
归根结底,绘画是属于视觉的存在。它可以独立于“意义”之外,也可以独立于“故事”之外。从这些偶然得之,笔行墨至的日常瞬间里遇见生活中的自己,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
上一篇: “魂系华夏”刘德维当代绘画展
下一篇: 王敏杰·余王波双个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