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重穹”一种关于艺术家的凝视之物
在哲学时间中,唯有时间绵延真实。人在光的立方体中伫立,地球天体以穹笼罩上方,感受世界幻象与物质的无尽循环。穹的涵义,既指天体物理上的隔阂界分,人在地球立方体无尽的穹下繁衍生息。又可指人自身多重意识下的心理状态的隔膜呼应,每个人对于时间和记忆瞬间的不同反应,每个人在人格智识及动机行为的差异,都可看作是自己的一重独立穹体。而当艺术家的个体属性参与其中,并放大到各自绵延时间与瞬间记忆本身,图像和一切表征的东西在穹体里终结凝视,物的体系已不复存在,一种未曾到达的边界。
黄喆通过材料与绘画相结合,呈现光谱消解后的多维散射效果。作品底层覆盖的镭射材料表面上,不同的光折射点产生的光谱,类同宇宙万物粒子间电磁、引力等的相互作用,在注视中散发图像与光谱的炫目光晕,一种特别的迷恋和眩晕状态,接近当下社会景观的某种交流迷狂。凝视亦等于滤镜,面对汹涌的图像信息和事件感知通道,一切物的意义上的描绘,最终消解于永恒的不确定性和时间距离感。
洪丹的文本绘画,图示性退避于书写性,以一种诗意的考古学视角,挖掘出古旧残缺的物象背后生活化的隐喻。万物褪去表皮而露出内在肌理,人的感知触觉在出窍状态下显灵。变形记般的独特记录,多种材质手法交替使用,如同日记或册页记录彼刻此时的呼吸和默想,不同的色感与质感呈现。物的出神暗影,墨的透气留白,言无尽而言又止,冷寂和歇息之间的笔触律动,显示出艺术家潜心造境的品味意趣。
羊芳涛的纸本作品,如同无人机的镜头般灵活自若,主角个体与场境转换的关系如影随形。无论是开阔山川还是狭密巷陌,人造景观还是自然原态,那个身著连体蓝衣的静默男孩,不知疲惫地在穹顶之下奔跑、仰望、回旋,棋盘分叉变化的路径中如何寻回自身的秘密归途。画面水彩和墨韵的精细衔接融绘,像来自远方的股股暖流,又即时被清冽的空气所包裹,在孤单静止的定格中折返于凝视。
彭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