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工作关系,使得我经常有机会为一些艺术活动奔波于全国各地。在与外地同仁交流谈到重庆美术时,有一位艺术家的名字时常会被高频率地提及,这就是在全国闻名遐迩的我市花鸟画家方凤富。
说到方凤富的艺术人生,颇有一点传奇色彩。这既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折射出那个阶段中国社会历经的波澜与坎坷。1937年出生于重庆忠县的他,本是一个与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贫寒农村家庭的孩子,从小喜欢涂涂画画但不知道艺术为何物的他在迎来翻身解放后,考入了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学习声乐,一只脚似乎已经迈入了歌唱家的行列。一年后,因为嗓子变声,学校建议他改学美术,这恰好歪打正着地了却了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进入美术系学习后,方凤富如沐春风、如鱼得水,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位置,尤其花鸟画大师苏葆桢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好景不长,就在他转学美术不久,国家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他被安排提前毕业分配留校工作。本以为就此会踏上教书育人的荣光道路,却被分配到学校从事后勤行政工作,抽调参加生产建设、照看猪圈,甚至还阴错阳差地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多舛的命运始终没有泯灭方凤富心中的艺术梦想,在恩师苏葆桢的教诲和薰陶下,他与艺术私定终身,立志和绘画结伴而行。在那个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他避开狂热的喧嚣和盲目的纷争,独自躲进小楼,闹中求静、忙里偷闲,不分严冬酷暑、白天黑夜,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研习绘画,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10月,伴随着中国拨乱反正大幕的开启,方凤富也迎来了他艺术生命的春天,正式走上三尺教坛,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艺术教学生涯,并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一步步推向了极致,历练成为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葡萄画名家。功成名就之后,声名鹊起的方凤富不忘初心,真诚回馈社会,无私培育传人,捐资扶助贫困学生、热心支持教育事业,并常年开办公益的艺术培训。他规定,凡是来学画的学员,不仅不收分文,而且伙食、纸笔墨等也由他无偿提供。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艺术要尽心、用心。他时常教育弟子们说:“成功只偏爱勤奋的人,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他希望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国绘画艺术,能够薪火相传、延绵不绝,得到发扬和光大。
方凤富的绘画,以花鸟见长、葡萄著称。他注重广泛吸收各大流派、诸多名家之所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理解和思考,将写意、勾勒、晕染等技法运用得挥洒自如、妙趣天成,彰显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有的艺术气质。葡萄入画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中国文人画家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很多画家都喜欢画葡萄。硕果累累、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葡萄所寓意的丰收富裕、吉祥喜庆,以及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代表着画家真诚良好的祝福与祝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几乎古往今来的花鸟画家们,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涉足过这一领域,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吴昌硕,近现代的齐白石、王雪涛、李苦禅等,都曾有过数量不菲的作品传世。更有像苏葆桢这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终生厮守、乐此不疲、精耕细作且成就卓著的葡萄绘画大家,为后学者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在大师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当代中国画坛活跃着一批专注于葡萄绘画的后来者。他们高擎起传承文化的熊熊火炬,用手中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了满园的春色和无尽的芬芳。在这批人中,方凤富无疑应该是一位深得真传的佼佼者。
一个人,除了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坚强地面对困难,真诚地对待生活。一个艺术家,除了要有一颗大美之心,还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因为唯有大美之心,才能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唯有大爱之心,才能爱得真、爱得深、爱得久。大爱滋养大美,大美催生大爱。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年届八旬的方凤富笔下为什么能够持续不断创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和爱的感受。
老骥伏枥,风华正茂。今年是方凤富从艺六十周年,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衷心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步,生命之树长青、艺术之树常绿,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奉献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
是为序。
2016年8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