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多年前,我们购买摄影器材,是去专业的摄影器材店和文体用品店,而现在我们大多是去电脑、数码市场了。在淘宝商城上,相机也归在数码类,而不是在文体类。在“摄影”这活儿已经越来越器材化、工具化的今天,是不是摄影艺术也被艺术边缘化了呢。相机作为工具,其好用性表现在对多种使用需求的满足:记录、纪念、夸张、欺骗、窥视、显摆、引诱等等。今天的当代艺术,较之传统艺术,介质、工具的多样性、开放性是一大特点。我们在拍摄照片时,将表达带入创作,使得摄影成为艺术。这个过程,相机作为工具充分发挥功用,将更有利于艺术的表现。
观念摄影就是以相机为工具,摄影技术和后期技术为手段的观念艺术。而什么是观念?摄影作品表达的是不是观念?是什么观念?诸如此类问题,使得观念摄影难于界定。感情、情绪、思想、幻想等在摄影作品中常有表现,这些不等于观念,但往往混淆了观念。品味徐国峰、康恺从2008年到2010年合作的系列作品,系统的观念与琐碎情绪的区别,自然明了了。
徐国峰、康恺为我们呈现的是“戏”的场景。戏在中国古代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戏剧”,纯粹就是一种游戏。从2008年起,徐国峰与康恺就以一种嘲讽、游戏的方式,营造戏剧场景。一个完全虚构的画面,往往更能引发观众去探求创作者的意图。其实,观念并不是某种结果,作者的创作过程就是将观念转化为游戏,用熟悉的介质表现,至于如何解读,因人而异了。
有一句话说:看到的都是自己。徐国峰自己对创作意图解读时,提到了希望对戏曲进行轻松、时尚的展现,而我却看到的是流逝、没落的伤痛,中国文化之痛、社会之痛、自我之痛,无法轻松,无关时尚。一幅幅作品,营造戏剧般的,看似唯美的场景,其中充满了似是而非:亦人亦兽;亦女亦男;看似美妙,实则丑陋;看似华丽,实则伤痛。细细读来,剧中人却是自己,变换了布景,变换了心情,不变的是自我,不分场次,没有剧目。
不想用太多的文字去消解图像的表达。从2008年到2010年,作品不断发展,越来越直接,越来越简单,更多的图像也会消解观念的传达,创作者的意图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成熟。从文化环境到社会现实,再到自我人性的剖析,观众的思维随着作者观念的步步深入而陷入,这种陷入的过程就是反思,就好像站在自己的对面,看自己的“戏”,不同于戏剧,不同于独角戏,但有故事,有内心旁白,最后有自己的观念。从观念到摄影再到观念,这才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