呒啥啥-王欣,梁月新媒体展

  • 展览时间:2010/07/01 — 2010/07/14437
  • 展览空间:爱普生影艺坊
查看更多详情

    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总是被现代人赋予太多的意义。所谓在教育上对人的启蒙,在人生上获得的感悟,对社会的批判,政治上的宣传,甚至是情绪上的宣泄。而在商业社会中,艺术更被视为一帖能够治疗身体任何部位,对付任何病症的万用膏药,从商品的推广到市场的开拓,只要贴上艺术的膏药,身体的重要性和卖价也就可能一路涨高。打着艺术的羊头,可以叫卖各类狗肉。

    “呒啥啥”在上海方言中意为没什么,一点也没什么。在王欣和梁月两位年轻女艺术家所展出的新媒体作品中,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强烈的展现出她们作品的“呒啥啥”。在王欣的新媒体诗歌作品《未定义的1号风景》中,她将在美学习期间学外语查字典的经历,把她对一门完全不同于汉语语言的理解巧妙的转化成视觉上的形象,并进一步把这种视觉的平面形象转化为可以互动的,并最终立体化的“风景”。对王欣而言她完全没有把握她的尝试能否对于观众产生意义,因为“这些英语单词只对我个人来说有意义”,通过互动,她只是希望传达所有的意义都是被每个不同的个体创造出来的。

    在梁月的录像作品《无题人生》中,她将随意拍摄的身边生活片断,在城市中闲逛时记录下来的片断组合在一起,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可以完全被忽视的、极为日常化的生活景象以及被摄人物那些脱口而出的对旁观者而言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对话组成了长达34分钟的作品。因为小型手持摄像机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晃动,因为非专业的收声设备造成的对话的含糊不清以及因为光线的强弱不一造成的影调的前后不一,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段“业余”而且杂乱的记录而已,犹如梁月的其他作品一样,她在《无题人生》中再次展现给我们人生的无意义,而这种人生的无意义被她转化成艺术作品的无意义,梁月正是通过她这种面对无意义人生,无中生有的创作出无论被他人视为何物的影像。

    王欣的另一个作品《我们做着、我们聊着》或许稍稍有趣。观众带着困惑的心情步入由投影仪投射的光亮墙面,空间除了两张白色的方凳,别无它物。只有当观众坐下后才会在投影墙面上出现观众的影子和王欣设定的对话。而这些对话内容和梁月作品中的那些对话一样,给观众一种“无聊”的感觉。诸如毫无逻辑感的关于梦境的对话,头脑中突然冒出的有关无聊之事的对话以及一个人时莫名其妙的幻想。这些对话一个个从观众的影子上方飞出,构成画面。而当观众离开时,一切又重归于一片空白。在王欣的这个无声作品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无声的文字和单色的黑影。她将作品极尽所能得简化成最单一的视觉语言,它犹如东方哲学中的“无”字,在无声、无聊、无意义的过程后,曲终人散复归于无。

    相传南北朝时的“文盲”和尚,火头僧慧能曾写下一首畿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过度的对于艺术的解读和过度的赋予艺术太多的意义,如同尘埃,从根本上窄化了我们的视野,遮蔽了艺术对于我们的意义。菩提或者明镜如同艺术家创作的实体作品,而“本来无一物”才是他们对于自己和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在王欣、梁月的这三件作品中,她们都巧妙地利用各自生活中的日常性,将她们各自的态度,通过细致入微的感受、观察并记录并无太大差别的日常人生以及人在日常中头脑中“无意识”的幻想,利用当代艺术中新媒体工具,探寻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这里所说的意义,或许在这两位优秀的女艺术家那里只是另一种“呒啥啥”而已。

上一篇: 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下一篇: 什么是叙事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