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波个展 - 私人博物馆

  • 展览时间:2012/09/04 — 2012/10/28480
  • 展览空间:沪申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冯梦波是知名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极具创造力。他擅长运用驾轻就熟的电脑技术,诙谐地叙述历史与文化故事。他的作品通常隐含当代中国特色的深层矛盾——过去的共产主义和当今的消费主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如今向世界强国高速的转型。

    在其最新地摄影系列《私人博物馆》中,他将相机镜头对准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陈列品及立体模型。这所博物馆于1956年向公众开放,如今它虽然已经渐渐地衰败,但仍然为我们了解中国过去的意识形态,创造力及博物馆内部人员的工作机制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这些博物馆专家们在当时无法离开国家去收集他们所研究课题的参考资料,在革命友谊与共同协助下工作,通过简单的手法及想象力设计了精致的静态画面。此外,大多数自然历史博物馆所惯用的叙述生物进化手法,在这家博物馆里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物种演变不仅仅是生物学现象,而是微妙地与共产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进程,与所取得的必然成就息息相关。

    冯梦波此次在沪申画廊举办的个展,其机缘要追溯到2010年他在沪申画廊的个展“西游记”。当时,在一个好朋友的建议下,艺术家参观了外滩三号附近、如今已显寥落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这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筹建于1956年,大楼建筑原为华商纱布交易有限公司。时至今日,馆内环境败落,亟待整修;博物馆的陈列信息也多是过时的;里面的许多标本模型自建馆后便没有更新过。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如此,这里的落寞与破败让冯梦波觉得自己与这个地方有种强烈地不解之缘,并着手创作了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这一位享誉国际的,以擅长将技术与波普文化巧妙糅合,创作出充满魅力地数字作品的新媒体艺术家,投入两年的时间来拍摄纪录一座落魄的博物馆呢?让我们回想一下冯梦波早期的作品,例如代表作《长征:重启》,将一款任天堂式的互动游戏重新编码,创作出了以红军长征这一史诗般地军事行动为背景的视频游戏。与之相比,此次的新作似乎十分地出人意料:《长征:重启》机智中透着狡黠,积极且互动性强,玩家操纵着一个穿着军装的小红军,身临其境在这场令人难忘的革命行动中体验作为数字英雄的乐趣与荣耀;而现今的这组摄影新作则恰恰相反,消极且令人沉思,甚至让人觉得散发出几许难解的诡异。表面上看,冯梦波镜头下的自然博物馆与他以往的数字作品所呈现的似乎是两个世界,但其实不然。尽管两者表面上看似差异巨大,但是在观念层面上,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游戏与这次的摄影作品其实是息息相通的。在冯梦波过去的创作中,透过数字化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宏大的历史叙事、以及观众如何与这些故事发生联系、甚至融入到故事中去。《私人美术馆》系列摄影也正是以一种含蓄迂回的方式对这些基本关注点进行了探究。

    所谓博物馆,究其核心,是一个致力于叙述故事的公共机构:纽约的MoMA对现代艺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向观众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与绚烂。同样,自然博物馆向观众讲述着地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在苍茫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栖居在地球上大大小小各种生物的演化历程。当博物馆这种机构还是新生事物时,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它所讲述的故事:精心制作的幻象让人没有怀疑的余地。然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破落则让它的叙述变得令人难以信服。当我们看着博物馆展示的早期人类标本模型时,我们也会看到斑驳的墙面上大块石膏和油漆脱落的痕迹,这足以打破幻象所营造出的一切荣景。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不再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转而投向了故事的叙述者以及叙述者讲故事的方式。冯梦波的摄影作品所凸显的正是博物馆的这一面:博物馆的工人凭借专注与热忱,虽然没有很先进的技术设备,但却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幻象。在他以前的数字作品中,观众化身为电脑制作的英雄出现在一个人工构建的史诗叙事中;而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我们作为观众则能身临其境,穿梭停留。在许多摄影图片中,艺术家本人的身影也反射在模型的玻璃罩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投射。我们以一种被动又短暂的方式观察这座博物馆的员工用单纯而神奇的方式来讲述地球的故事。

    在对空间进行拍摄的两年中,冯梦波积累了大量关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知识,与馆内的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也获得许可进入楼内一些不对外开放的区域。冯梦波最感兴趣的是博物馆员协力打造标本模型的方法。在制作标本时,他们没有出国考察的机会,而是凭着一腔热情,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构筑起一个个精致而复杂的造型。在制作过程中,博物馆鼓励每个员工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技术,为制作出成功的作品尽一份力。在冯梦波看来,这样的过程既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又卓有成效,堪称所有创意事业梦寐以求又难以企及的典范。

    《私人博物馆》摄影系列不仅仅是对这个陈旧中带着几分离奇的场所平铺直叙式的记录,艺术家镜头下所呈现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引人入胜。标本模型本身带有一种冲突感:它们是没有生命的静物,却要用来代表生意盎然的野生世界。它们所映射出的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我们所赋予的想象。它们仿佛把时间凝固成一个个瞬间——这一点,与摄影异曲同工。面对这些作品,我们的视线被牢牢吸引,不仅看到画面本身,还察觉到自己眼中所见其实也是我们意识的一种映射。艺术家采用黑白、彩色、立体光栅印刷等多种工艺,进一步凸显了作品中蕴含的自我映射性。不同的印刷工艺赋予了作品不同的特质。黑白照片散发出一股挥之不去的怀旧感;彩色照片具有纪录片式的真实感;而立体光栅照片在同一帧图片里呈现多达12个不同的角度,流露出一种超现实的空幻感。随着图像的每一次反复出现,我们仿佛体验到了博物馆的另一面;更为重要的是,每一幅图片都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自我的感受与感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