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文森·漆个展

  • 展览时间:2021/06/11 — 2021/07/30602
  • 展览空间: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踏寻⼁对语,文森·漆


倪昆


自2008年第一次踏上四川这片土地,一位法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传统漆艺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演绎,慢慢的成为了一个“传说”,变为一道风景。最古老最东方的技艺与现代世界里的西方艺术家的相遇,诠释了文化的流动,也转译着彼此的观看及凝视。漆艺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工艺,其技艺体系完整,表现风格多元而繁复,脱胎、镶嵌、变涂填彩、描金剔银等,自成一体,然而,在工艺的现代化演进中,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并未发展出类似于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柳宗悦(Yanagi Muneyosi )的“民艺运动(Folk-craft Movement)”之讨论,关于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本质的课题。在这个背景下阅读文森·漆的工作—“外来者”将如何吸收和利用这些传统—将变得特别有建设性,毕竟,“技”和“艺”在当代社会的诠释下,早已被赋予了更为积极的社会意义,并有着完全迥异的衍进路径。


“人类已经和物质材料失去联系,这可能会成为问题”,2009年起,文森开始定居重庆,在这座以“山城”而闻名的大都市的最边缘处—也是最靠近山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你不能坐着地铁去看漆树,你要走到城市最边远的地方 ”,在讨论自己的创作时,文森明确的拒绝历史和地缘角度里的文化在地性或特殊性,转而反复强调物质和生命经验的普适性。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立场,它重新回到材料和身体的视角,尝试通过艺术来修复或重建因由快速现代化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也因此,在与文森的交往中,你会不经意间听到他提及,“我要去漆农那里,陪他一同进山割漆采漆”;“去乡村里寻访(民间)工具工艺;利用所收集的传统工具搓线织布,制作胎底;不给作品取富含联想的名字,令名为“无题”……。


虽说大漆是最天然的涂料,但是,大漆会让人的身体过敏,传说人的一生只有经历七次过敏之后才能真正的产生抗体。天然大漆由漆树割破表⽪,再收集自然分泌的汁液后提取,采割过程会给漆树留下不可恢复的伤疤和痕迹。也可以说,大漆是漆树对于外来侵害的抗击,这是一场无奈的、或者说是被动的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隐喻,伤害和创造,馈赠或索取和防御。文森关于漆的叙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被艺术家拉回到这层维度,虽然“伤害”不可回避,但是艺术家在努力建立与它平行对话的场景——自大漆的制作源头起就开始介入,亲自制漆,亲手编织和筛选和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铭刻生命气息,并最终将其融灌在胎底里。作品的后期创作,类似于一场“物质考古”,在手对胎体的慢慢打磨修饰中,“挖掘”和呈现出材料及大漆最华彩的物质性面相,并由此宣告这一轮“人”和“物”之间“对谈”的结束。也因此,文森一再强调,他和漆之间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这段互动的创作时间里。当作品签名展出,艺术家的漆之物语也告一段落,“无题”们开始有了新的观看者和解读者,文森,哦,应该说文森·漆,也已转身开始继续他新的踏寻。


2021年5月6日

重庆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