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场”第四届美术文献展

  • 展览时间:2017/09/15 — 2017/10/20593
  • 展览空间:湖北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由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将于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武汉开幕。


展览由冯博一任主策展人,王晓松、魏皓啟(新西兰)、张婷、严舒黎、夏梓组成策展团队;冀少峰任展览总监,傅中望、刘明任艺术总监,李和清任行政总监。


本届展览主题为“应力场”,借用的是物理学、地质学术语,当“物体受外力或其它因素影响时,它内部的应力呈现某种分布状况。为表明物体的这种情况,将物件连同它内部的这种应力分布状况称为应力场。”(《地震学辞典》)所有的机体受外力(因素)影响时自身结构产生的变形对内强化为内在结合力,对外则形成反抗外因的反作用力,其结果则是“应力”所呈现的整体形态。每个时代都面临自己的问题,时下世界局势以及环境、社会、科技伦理等等各个方面涌出的种种新现象,使以往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令人疑惧的变化。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我们走到了又一个大转型的边缘,而当下每个人的生活和对未来的规划、期待、行动,都是其中的一个变数,它或许会以个体与秩序、文明与冲突等被描述过的或还未能被清晰描述的对应形式反应出来。第四届美术文献展以“应力场”为主题和关键词,正是基于我们对当前社会整体状况判断的背景之上,但展览既非讨论科学问题亦非讨论社会学问题,我们以为,艺术家应该是敏感于时代的人,艺术也应该是表达艺术家在不同境遇中因个人属性的不同所产生的各类感应的载体。而直面这些问题的艺术,在整体有可能逐渐打破从内到外逐渐套路化的艺术思维,构建一个以视觉为主体的全方位的“应力场”,并传递给艺术之外有同样关心的人。


本届展览邀请了中国及来自其他十四个国家的57位艺术家(小组)的127件(组)作品参展。这些作品涉及影像、装置、摄影、雕塑、绘画、行为、声音等多媒介方式,其本身在语言运用和手段、方式方法上自有不同寻常之处,在作品创作的层面也有很强的引领性。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式背后艺术家对相关议题的切身表达的价值,而且透过作品我们还能够看到艺术家的个人理由与内在的逻辑关系。参照“应力场”的作用类型,我们根据艺术家展出的作品情况及对其以往艺术线索的考察分析,将参展作品分别归入塑力(塑造事物的促进力、影响力)、合力(作用于同一事物上的多种力之和)、变力(形变与所受力之间的一种转化关系)和隐力(凝聚于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四个单元。不过,这种分类并不意味着其间存在截然的不同,艺术的“应力场”本质上是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展场之间形成的交叉、重叠或对话、对抗等多重关系。展览也不是一个固态的现场,而是显示了艺术家个人创作能量流动、彼此激发的意识空间,而只有置身场内才能理解并参与其中。


展览场地由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两处组成,展出面积共达四千多平方米,其中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新空间是建成之后的首度开放。展览从9月15日开始展至10月20日结束。展览开幕后的9月16日,还将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应力的相互作用”、“应力的能量转化”为主题的两场对话式讲座等公共教育推广活动。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