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个展|HUMAN=Science

  • 展览时间:2015/11/21 — 2015/11/271215
  • 展览空间:ART DATA LAB
查看更多详情
2015年11月21日ART DATA将举办任远的个人项目《Human = Science》, 《Human = Science》是一部基于代码生成的影片,建立在对哲学、科学、艺术的研究,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问题的探索。这是一部未完成的影片,它将伴随着任远的探索一直走下去。影片音乐部分由艺术家刘一纬创作,以FAR INFINITY身份发布,作品名称为《4N-4》。



任远创作自述:

古希腊时代,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背后存在一个实在的“理型世界”,它包含了用来创造世界万物的所有完美原型。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与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所谓的“理型世界”其实是对物质世界的抽象概括,确切的说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一种抽象概念,是对真实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古往今来,哲学家就一直在探索世界的本质,科学家则不断的寻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数学是一种可以精确描述这些规律的语言,或许通过对物质世界越来越多的抽象概括,利用数学就可以构建出这个不断变化的“理型世界”。那么我们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最终是为了什么?

万有引力解释了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存在,颠覆了我们传统认识,复杂性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自上而下转为了自下而上。我们通常认为眼前习以为常的世界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世界,但又一次次被科学所颠覆。我们通常认为梦是现实的写照,也许梦有可能才是真实,而现实只是在不断的取材为了编织这个真实的梦。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假如光不再沿直线传播时,物体反射到我们眼里又会是什么形态?我们眼里所谓的“真实”又是什么?

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揭示了人和动物来自同一个祖先,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的开始接受了,人类不在是那么的神圣,他们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随着自然发展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当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担忧,随着智能的发展,人类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历史长流中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难道只有人和人通过性交生下来的才是人类的后代?而人类亲手创造的事物就不是人类的后代?也许人类只是整个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过度产物,他是某种更高智能的祖先。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不断的去创造机器来为我们人类服务,这些机器虽然冷冰冰的呆在那里,就算它们拥有了智能,我们也只是把它们当作为人类服务的工具,我们一直在要求着机器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可曾想过我们人类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如果一个人除大脑以外其他部分都是机器,那么这个人是机器,还是人?我们知道大脑是通过神经网络来思考,神经网络中的每个神经元就像一个个小的智能体对输入的刺激做出响应,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彼此互相影响、相互通信,最终在相互作用下涌现出了一个整体的决策。也许并没有真正的“我”存在,而是由于在无数个神经元的相互作用下涌现出了一个“我”。那么基于电脑模拟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是不是也可以涌现出一个“我”?

随着数据采集和储存的发展,未来将会是一个趋近于全面量化、数据化的世界,人类在物理空间的活动被各种传感器数据化,空间地理信息被卫星和地图数据化。人类在虚拟空间的活动被互联网数据化,社交行为被社交媒体数据化,商品交易被电子商务数据化,知识记载被电子书数据化... 当数据采集和储存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假设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储存着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所有物质和物质活动的数据,这样整个世界将会拓扑出另外一个数据化世界,通过这个“数据世界”人类可以分析和预测很多事情,甚至预测人类的未来。对于这个复杂庞大的“数据世界”,凭借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视觉感知很难对它做全面深入的分析,所以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创造出更多或者某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来分析这个“数据世界”,这样人类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预测未来,规划未来,推动人类发展(或者灭亡)。这时候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类会不会最终演化成一个能全面感知和分析世界万物的“生命”?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它们或许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自我意识,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感受到彼此,相互交流、共生,而我们却无法和它们交流,感受到它们的意识,它们也无法感受到由上亿个它们所组成的我们。或许人类也和细胞一样,存在一种更加庞大的“生命体”是由上亿个人类一起组成,或许这个“生命体”和我们人类看自己的细胞一样,他可以看到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他而已。也许这种组成逻辑可以一层层往上类推走向无穷大,往下细分走向则无穷小。


任 远

寻求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混沌与秩序的平衡。

任远 = 设计师 * 程序员2,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从事创意编程,热衷于抽象艺术、生成艺术、声音可视化、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目前在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担任执行总监,业余时间研究创意编程和生成艺术,常用的开发环境和语言有 C++、OpenGL、Openframeworks、Processing、Html5、Javascript、Actionscript。

自2012年开始用 Processing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同时也出版了《Processing互动编程》图书,希望能为国内创意编程教育做一份贡献。

2015年创建了 Creativecoding.cn 创意编程网站,致力于推动创意编程在国内的发展,为艺术家、创意编程爱好者、设计师、开发者、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分享交流机会。


奖 项

2015 Design&Develop 亚洲出版业协会“2015年度卓越新闻奖”金奖

2015 Design&Develop 美国新闻媒体设计协会(SND)优秀奖

2014 Design&Develop 腾讯传媒“年度数据新闻”大奖

2014 Design&Develop 网易华语新媒体传播“年度数据报道”大奖

2014 Design 入围英国 “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Award”


讲 座

2015.10 Creative Coding 中央美术学院

2015.09 Creative Coding 京华论道 中国传媒大学

2015.05 Data Visualization 数据新闻工作坊 复旦大学

2015.05 Creative Coding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4 Creative Coding 中央美术学院

2015.04 Data Visualization 数据新闻工作坊 清华大学

2014.12 Creative Coding 北京创客空间

2014.12 Creative Coding 西北师范大学

2014.12 Data Visualization 数据新闻工作坊 西北师范大学

2014.12 Data Visualization 新闻学术年会 新华社

2014.11 Creative Coding TEDxCUC 中国传媒大学

2014.10 Creative Coding 中央美术学院

2013.11 Creative Coding 中央美术学院


关于ART DATA LAB

2013年成立于纽约,是一家持续关注来自世界各地青年艺术家的非盈利艺术空间,它将通过展览、讲座,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一个最具活力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目前位于三里屯SOHO的空间约60m2,“DATA”译为综合性云数据平台,旨在将艺术与技术、信息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一种活动的视觉艺术文化,从而探索当代艺术的多元创作可能。

ART DATA LAB was founded in New York in 2013, is a non-profit art studio that focuses on young ar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It provides an information-sharing and exchanging platform with vigor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ists through exhibitions and lectures.

At present, Sanlitun Soho covers about 60m2. “DATA” means a comprehensive cloud data platform, which aims to integrate art,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ogether. This integration mobilizes art into a flexible visual culture and exploits new possibilities in contemporary art making.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