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媛——蚁骨

  • 展览时间:2015/11/05 — 2016/01/021589
  • 展览空间:北京公社
查看更多详情


主办方:北京公社 (中国 北京市)

展览简介:



  北京公社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5年11月15日开启艺术家胡晓媛的最新展览:蚁骨。这是胡晓媛在北京公社的第三次个展,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2日。“蚁骨”、“草刺”和“石疑”将是艺术家在未来两年内陆续呈现的三部曲式创作,这三部分的标题共同指向了微弱纤细与所谓的坚固恒常之间的互生关系。

  胡晓媛的创作一直以细腻、思辨和隐含的冲突性为特点。无论在她的装置、绘画还是影像作品中均体现出她对材料的敏感,这种敏感源于她对于日常事物的微妙体验,并且从关于意义和概念的辨证里抽离出十分独特的美感。

  此次展出的装置系列作品《蚁骨》是她从2008年起延续至今的“木”系列的最新拓展,也是这一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尝试。艺术家将废梁、被反复切割的不明旧木、被拆解的栏柱等切割打磨,拼接或者与金属结合成新的结构。脆弱纤轻的生丝与粗钢硬木之间的冲突被强化了。

  同样,《木/檩》及《无题》两个系列的一些新尝试也会在此次展览中呈现。 “木”系列的出现是一个新的起点,胡晓媛逐渐将其个人化的角度与讨论放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语境中,以较为抽离的方式思考和呈现思维所得。

  艺术家最新的影像作品《砰》、《又轻又痛的涟漪》、《人性特征》与“木”系列相呼应,显现出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纠结关系。如艺术家自己所形容的:“总有那么一些不经意的瞬间,那些琐碎、卑微、轻浅、渺小的人性或是动物性特点微弱的出现,却有着无法剔除的强度。”

  单频录像《砰》中,两个人和一堆气球一起被囿于肉色半透明的套子里,由画面左一直滚至画面右。在翻滚的过程中,由于对可能挤爆的气球的心理恐惧,导致两个人都动作力度增强。挣扎、撕扯、推搡,翻滚,伴随着气球间刺耳的摩擦挤压声,让人感觉非常紧张和不适。

  而另一作品《又轻又痛的涟漪》,却显出截然不同的情境,身着黑白拼色服的演员静静站在筏状的蓝色水池中,片刻,演员轻缓的摇晃起身体,水面荡起涟漪逐渐成波浪,突然演员静止下来,水面波纹也缓慢静止继而恢复如初,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在另外的五频录像《人性特征》中,艺术家通过对多人的手部动作特写,展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在这五频录像中,三个人互为他人手腕画上一个圆圈;五个人都借助尚新鲜湿粘的发根毛囊,往墙上粘一根自己刚刚从头上拔下来的头发;两人协作向水中投入带刺的苍耳;四个人通过对第五个人所写的文字的涂抹,产生五人都不确定新文本;以及两只竭力却无法再保持平衡的手臂,最终使钢针扎爆气球。

  在这三个录像作品中,艺术家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直接与间接、猛烈与温和、被动与主动的接触,强调的不仅仅是二元对立,而是互生以及整体的混沌性。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