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子:“如若回忆,它筋疲力尽/只因源自灵魂深处。(博尔赫斯)”

17163 来源: 淘艺     作者:李辰子    2015-10-23 13:55


作品1《Ophelia_奥菲莉亚1》摄影装置


作品2《Ophelia_奥菲莉亚2》摄影装置


作品3《Ophelia_奥菲莉亚3》摄影装置


作品4《Ophelia_奥菲莉亚4》摄影装置


作品5《Ophelia_奥菲莉亚5》摄影装置


作品6《矫饰的肉1》 摄影装置


作品7《矫饰的肉2》摄影装置


作品8《矫饰的肉3》 摄影装置


作品9《矫饰的肉4》 摄影装置


作品10《安慰之三》

布面油画 2013


作品11《四只白鸽,四只灰鸽,八只黑鸽》

40x55cm 布面油画  2013


作品12《一排栏杆 之二》

40x55cm 布面油画 2012


作品13《栏杆之一》

布面油画 43x56cm 2012


作品14《砖1》

60cmx45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15《砖2》

120x100cm 布面油画 2012

作品16《Four Drain 四卷画布》

布面油画 60x90cm 2012


作品17《20110712-2》

30x40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18《两个袋子》

3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2


作品19《20090101》

6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20《六个球》

120x160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21《两个人》

6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2


作品22《水泥》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2


作品23《北京人》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09


作品24《菩萨1号》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25《维纳斯》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09


作品26《树 之二》

40x55cm  布面油画 2011


作品27《树 之一》

40x55cm 布面油画   2010


作品28《自画像》

30X40cmx6  布面油画 2011



展览现场


李辰子



李辰子,女,1984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2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

2007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简历:

2005 参与拍摄记录片《复制·比无名山更高》

2005 期刊《艺术评论》,发表文章《关于片子的一点想法》

2006 期刊《青年文学》,发表摄影作品。

2006 拍摄记录片《林明泓:幸福生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映

2006 拍摄记录片《李路明:云上的日子》

2007 艺术北京2007,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

2009 艺术为人民——第一届中国社区艺术巡回展,北京

2010 拍摄记录片《向阳:相对关系》

2011 实验艺术系实验影像作品展,主楼展厅,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群展:

2014

记忆:第二届中国意大利双年展主题展,798艺术区,北京

hi21新锐艺术展览,hi小店,北京

2013

西东散步,西东画廊,北京

丹托之后,我们去哪里,元典美术馆,北京

梦,季节画廊,北京

塞姬的节奏,空的空间,北京

新星星艺术节,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博物馆,广州

动漫艺术新浪潮,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

Hey! Look! ,嘿瞧空间,北京

夜走黑桥 项目,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北京

共同渡过:艺术赈灾雅安,Hi Hey艺术中心,北京

2012

狂欢:黑桥艺术家群落,三潴画廊,北京

静物:阳台小组的艺术实践,力利记艺术空间,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1

实验影像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主楼展厅,北京

2010

青年湘军,上上美术馆,北京

2009

艺术为人民,观唐别墅会馆,北京

2007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艺术北京2007,农业展览馆,北京


出版文献:

摄影作品《风景》,发表于期刊《青年文学》

发表文章《关于片子的一点想法》,期刊《艺术评论》


公共收藏:

韩红慈善基金会,北京


李辰子,出生于湖南,目前生活工作在北京,阳台小组的发起人和成员之一。她最近参加的群展包括季节画廊“梦”、新星星艺术节、空的空间“塞姬的节奏”等。

在艺术家父亲的影响下,李辰子的绘画非常关注图像生产的方式和图像在社会情境中的作用。但她创作图像的方式不单单是基于记忆经验,她在对旧照片乃至旧日时光展开文学性想象的同时,又在极力的避免画面中可能带有的怀旧情绪,即尽力避免那种可能的“此曾在”感。她利用照片进行作画,但通常她并不选择自己新近拍摄或特别旧的照片(即成为历史图像的照片),而选取那些和创作时相距三年左右的照片作为自己绘画的素材,她从这些和当下生活关系紧密却又生疏的照片中,选取令她感兴趣的细节进行放大描绘,但这些细节并非是冲突的、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而是朴素的、平常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的甚至庸常的和重复的。

在作品中,她关注平凡的、“无时间性”(timelessness)的事物,同时随着绘画手感的不断熟练和精进,她开始强调绘画材料的物质性和绘画性,她的作品越来越能够不依赖意义的过度阐释而能够独立存在,她开始越来越多的调动一个画家的方式和体验“回到事物本身”,回到对周遭表象的世界做出回响式的反应中。


数字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