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超:“ 静静的观察,简单的快乐。”
作品1.《海边别墅》
水彩 2015

水彩 2015

水彩 2015

水彩 2015

水彩 2014

水彩 2014

水彩 2015

水彩 2015

水彩 2014

水彩 2013

水彩 2015

水彩 2016

水彩 2016

水彩 2016

水彩 2015

水彩 2015

水彩 2012

水彩 2012

水彩 2013
作品20.《耿哥的酒》
水彩 2013

水彩 2015

200x100cm 油画 2010

200x150cm 油画 2009


95x95cm 油画 2016

55x50cm 油画 2008

55x50cm 油画 2010

65x60cm 油画 2009

65x60cm 油画 2004


40x25cm 油画 2006

吕超


如塞尚所说,“画面是一种本质的稳定的结构,画家从事的是一个将‘现实’转变为‘纯粹绘画语言’的过程。” 人类在绘画上追求的真实是视觉生理的真实,是从眼睛看到的“物”到画出的“物象”。绘画是按照一定规则创造出的一系列的视觉幻觉。
我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形象”与画面虚拟的“真实”之间的关系。我在画传统油彩时喜欢选择一些金属质感,视觉平面化的题材,人们说我画的真实的时候我要找到的是自己不同的视角。研究生在读期间,我对画面有了新的认识。既绘画是图像生成的一种方式,再真实的画面也是虚拟的。画者要对“画”负责,而不是对画中的“物”负责。绘制时常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客观事物对我的束缚。
我认为即使再现形象的行为也并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对于视觉感官的模仿过程,可以从再现形象的符号化、象征性和指代含义等方面来确定图像的意义。很多观众看到我画的《钉子》时会发出赞叹,但他们一秒钟看到的是我半年手绘的结果,玛格丽特画了一个烟斗,上面用法语注明“Ceci n’est pas une pipe.”(这不是一个烟斗),那我也想像玛格丽特一样说一句“我画的钉子也不是一堆钉子”。
吕超,男,汉族。
1985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松江河镇。
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7年9月—2010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图像形态”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2010年8月 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系任教至今。
出版与获奖:
2008年《中国美术》第一期刊登油画作品《金苹果》、《橙》,丙烯作品《中国样式的哀悼基督》,影像作品《吞钉子系列》。
2009年5月 《作家》杂志第五期刊载学士学位论文《对手还是伙伴——数字与传统影像的生成与互换》。
2009年7月 油画作品《钉子人生》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暨吉林省美协成立50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三等奖。
2016年6月 出版《吕超画集》。
- 标签:
- 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