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源于心一一油画家李成民的创新观
自画自说
绘画之创新,说难亦难,说易亦易。新之是否,但看心矣。不同人之心不同;一人之心,亦瞬息万变。心为新之源,心之澄明,空无杂念,无人无我之过去一切形色、样式,诚实表达对某事物之感受,其形式语言乃以理自然生成,必为新也。
古今中外,画家之多,对同一事物有同感,澄诚表达亦可同也,此类之同,不必计较,无可厚非耳。
唯弃已有者,方得新生也。唯弃他人者,方得自己也。不学无以为用,只学无以为创。如何用?如何创?纳平生之学融为心静,诚心而发于画者也。
作品1.《爱国将领戴安澜浴血抗日》
540×300cm 油画 2013
作品2.《开国大典·人民万岁》
200×240cm 油画 2014
作品3.《凉山秋》
180×180cm 油画 1994
中国人如何画出自己之油画?当寻其源,觅其性。其源有三:一者,以中国文化为创作之源头活水;二者,以油画材料、西洋油画之研究成果与技法为形式语言之源头;三者,以中国历史、现实及未来之生活内容为题材之源头;其性有三:一者,充满自然融入之时代气息;二者,充分体现个性特征;三者,形成独特之个性语言。
中国油画并非用油画材料绘中国画,亦非于油画中吸收某些中国画之造型及笔墨元素。此二者皆来自中国文化,一脉相承,都载之以道,贯之以理,皆表达中国文人情怀。故同辈“兄弟”也,中国画为“兄”,中国油画为“弟”。其关系若中国书画与诗词,来自一源,仅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中国油画之发展若仅于“兄弟”手中讨饭吃,难以长大。唯顺自身之理,自强自力,方可生生不息。
作品4.《盛世景观·牛市》
195×183cm 油画 2002
作品5.《盛世景观·药市》
400×200cm 油画 2003
作品6.《盛世景观·善缘》
195×178cm 油画 2009
作品7.《盛世景观·展佛》
195×178cm 油画 2004
作品8.《盛世狂欢》
195×178cm 油画 2004
油画于西方已有几百年之历史,色彩、空间、体积、透视、比例、结构、形式构成等方面皆有很高之艺术成就,形成异彩纷呈之样式,派别、主义繁多,无休无止之革命将其艺术样式变来变去,其结果将架上绘画变没有了,油画消亡了,穷尽了。油画任由西方画家变来变去,我中国油画家不可以拿来变一回?不变则已,一变彻底,一以贯之,变成“性”中矣!中国文化一以贯之,博大精深,自不可能因为使用了西方之绘画材料与技法而消亡,相反其只会生生不息,风光无限,蓓蕾绽放,硕果累累,前途光明。
上天将油画之种子播撒至欧洲,令其生根开花结果。而今其根已蔓生至中国,中国之空气、土壤、水分、阳光与欧洲异也,所成之花果亦当异也。改革开放之中国,以其五千年之中华文明,必将孕育出中国特色之油画。其生长空间无限,生机亦无限也。
作品9.《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4
作品10.《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4
作品11.《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4
作品12.《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5
作品13.《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5
作品14.《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5
作品15.《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5
作品16.《太行恋歌冬》
100×80cm 油画 2015
作品17.《天目达情 》
80×100cm 油画
绘画之法可教,其能可训,百折不挠之坚忍力可造就,其宏大理想亦可引导也。但由内而外自由表达之情感、灵性及禀受理之能力等不可教也,唯自觉、自悟、自强、自力、自重、自由,方能特立独行,走出新路。绘画创作因之艰难,故而可贵。欲贵之,则不可畏难,知难而进乃画家之基本功也。
天马行空固然可贵,亦当合于自然。
欲画长线、暖色、厚色、动势、大者时,短线、冷色、薄色、静态、小者已生矣。绘画之各种要素皆由阴阳组成,这一阴一阳为一体,乃一物之两面,必同时产生,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唯其阴阳和谐,节奏、韵律、秩序井然,构成有机整体,方可生机无限。
作品18.《天目达情 》
80×100cm 油画
作品19.《天目达情 》
80×100cm 油画
作画之初,红绿、冷暖、鲜灰、黑白、大小、方圆、厚薄、粗精等阴阳两面竞相争显者,加法也,动也;其终将隐于画之整体者,不可有一笔突显,各就各位,各作其用者,减法也,静也。动时当知终将为静,争而不可过也;静中已有气象万千、生机无限之动,减而不空也。对于画面之问题,当耐心处之,终归于画道。
绘画以道为经,以情为纬。以道而生,又呈于道;以情而生,又呈于情。合情合理者也。
油画家绘画时以记忆和经验调色,不可也。唯随机应变、善用现有之颜料,合于色彩之道理,方可出奇制胜,产生万般气象,生机盎然。唯走出圈套方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善画者,无废弃之颜料。所谓“善绘者不弃色”。任何颜料皆可能变得鲜亮入理,调色板上清理出之混合颜料亦可充分用之,变成难得贵重之色,无废弃也。
绘画不可矫揉造作、刻意而为之也,宜有感而发,出自于心,动之以情,作之以理,因势利导,取法自然,则水到渠成,此天道之于绘画也。绘画当做到不多不少、不大不小、不厚不薄。去其多余,补其不足,终归正道。不可一味加之,亦不可一味减之,否则,活者死之。
作品20.《田园松阳·蔡宅银装》
100×80cm 油画
作品21.《田园松阳·横坑村道》
80×100m 油画
作品22.《田园松阳·洁净的蔡宅村道》
80×100cm 油画
作品23.《田园松阳·难忘枫坪村》
80×100cm 油画
作品24.《田园松阳·宁静的天塘坑》
80×100cm 油画
作品25.《田园松阳·热情三节桥》
80×100cm 油画
作品26.《田园松阳·天塘坑的柿子》
80×100cm 油画
绘画之阴阳相会,何红何绿、何聚何散、何动何静,阴阳关系唯符合天道,方能美也、真也、善也。绘画唯真善美是从。
士兵列队,某位置迟到一人,必引起关注。其人经过前后左右等调整,按要求到位后,此处将不再令人关注。一笔颜色经过进退、大小、冷暖等反反复复之过程后,将会消失于画面中。此刻,可将精力用于别处矣。画家之要务有二,一者,克己气质之蔽塞,修得至善之命性也;二者,练就表达心性之能也。
文者,理也;质者,气也。绘画之笔墨以理而成气者,文质彬彬是也。
绘画之合情合理者,至善至美也。多合情而少合理者,俗也;合情而不合理者,不成画也。画家不可无节制地表达自己之情与欲。
无理不成气,无气不成画。动笔之前,理已在先,故当以理而运气,以气而运笔,形色、节奏、疏密等阴阳关系自见,形式语言自成。
绘画之本体者,道也。具体者,气也。道先于气,形而上也。气由道而生,形而下也。道者,理也,文也,抽象也。气者,质也,器也,具象也。道气之合而为一,文质彬彬也。
绘画之基础者,技术、技法、技巧等基本功也。无技不成艺。精良之技得之不易,所谓“千锤百炼”,“十年磨一剑”是也。唯全面之技,方能宽备窄用、随机应变、得心应手、法无定法、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立于不败之地。
作品27.《心耕荷曲》
80×100cm 油画
作品28.《心耕荷曲》
80×100cm 油画
作品29.《心耕荷曲》
80×100cm 油画
作品30.《心耕荷曲》
80×100cm 油画
作品31.《心耕荷曲》
80×100cm 油画
作品32.《心耕荷曲》油画
作品33.《心耕荷曲》
165×135cm 油画
绘画当随时了解画面之形势。形者,画面当下之状态;势者,将要发生之状态,即气之未来之动态,其所承载之理亦会跟随之。绘画需依势而进,顺理而行。明白了解当下之状态,是继续前行之必备条件,画中对者、错者,进者、退者,强者、弱者之关系,随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之变化,产生意想不到之视觉效果,这一切皆需高度自觉。
画之大小、明暗、鲜灰、冷暖等阴阳二气相互争取,相互倾轧,相互背离,相互补充,相生相克,自然会有上下、高低、好坏、美丑之别。有些画好,有些画差,有些局部好,有些局部差,有些方面好,有些方面差。此等一切皆为正常现象,无足怪矣。其所寓之道理无不清澈光亮也。
绘画之冷暖、鲜灰、明暗、刚柔、清浊、悲喜、善恶等,皆画之性也,即说此画气禀之性如何如何。理本不变者,堕落于画气之中,成为画之性,以此说,画理即画性。画之气质包含很多方面,大至工具、材料、题材、体裁,小至形式语言中一笔一划、形色、线面等。
绘画之内容者,生活所得也,唯亲身经历之、真切感受之、深刻理解之、自然吸收之,方可化为生动之感情,不变之真理,以作超凡脱俗之绘画。故唯入乎其内,又出乎其类,方可真正拔出“翠”来。
绘画前,心之状态当空虚而宁静。空虚者,无任何概念与程式扰之,如将绘之画之语言形式、终端视觉效果、用途、师承等;宁静者,外来之所闻所视之一切事物,已融解、吸收、消化之,生成有机之整体。此刻心如白纸,可直接将心之情感与画布碰撞矣。
作品34.《虚静西溪》
80×100cm 油画
作品35.《虚静西溪》
80×100cm 油画
作品36.《虚静西溪》
80×100cm 油画
作品37.《虚静西溪》
100×80cm 油画
作品38.《虚静西溪》
100×80cm 油画
绘画之“法”,如水之去处,不知其将流成何形,流往何处,不可人为、生硬规定之。一切皆当顺其“自然”,自者,规律自身也;然者,样也。
绘画之过程险阻无限,排除方法亦无限,无一事一成不变耳,一切皆无可无不可也。有,有有之是处;无,有无之是处;有、无皆有是与不是处。犹如一场战争,不必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者利乎?失者利乎?得失皆可利也,得失之间更可利也。得乎?失乎?只有已有之状、之势、之气存在凝结,方可激发出智慧之光芒,寻出更佳之去处。然此一切皆在于是否能表真情、体真理、合乎自然、水到渠成,是否合大局、识大体。既如此,当不必执着于画面中已有之一点、一面、一红、一绿。画面变来变去,只会越变越好,越变越接近真理。变者,非但不可畏,绘者之福也。
作品39.《意游黄山》
100×80cm 油画
作品40.《意游黄山》
100×80cm 油画
作品41.《意游黄山》
80×100cm 油画
作品42.《意游黄山》
80×100cm 油画
作品43.《意游黄山》
80×100cm 油画
绘画之过程,重在“达意”。意者,自然万象、众生百态立于画者心中之,继而表达之也。如源头之水流入心灵之湖,而后酝酿与净化。“达意”,直接地将“意”合于情理地进行表达,如净化之水适时、适事、直接、无干扰地流出,以使万物受润。
绘画过程之状态,犹如一个人躺在一叶方舟中,漂泊于汪洋大海之上,不知身在何处,不知将去往何处,当如梦方醒时便可收笔。
绘画之过程,当知何时何处宜停下手中之笔,过者,活者死也,不合理也。终结之心态,如洗完衣,无点滴之细节扰其心绪也。
画家无力创造生命,然其绘画可达夙愿矣。
顺从绘画之理,知晓中外油画之实际,精通油画发展之历史,练就油画表现之能力,熟知中国文化之传统,此为当今中国油画家之要求。
画家者,为人当谦和可亲、敦厚质朴、胸襟开阔、混同而不孤傲也。创作当静心凝思、稳妥谨慎、警觉戒备、饱含激情、情怀浪漫、顺其自然、恭敬严肃、精益求精、虚静虔诚、坚忍不拔、耐得寂寞、百折不挠、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特立独行、自信自由。
一画映画家之学识、修养、境界、情感、个性、阅历等方面;画家之先天、后天之一切皆为一画而备也。
李成民,男。安徽亳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9年至1990年在北京中国美协油画研究班进修;2000年至2001年赴法国国际艺术城研修;2007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学硕士;2011年赴美国考察。2001年至今创作油画《盛世景观》、《心耕荷曲》、《意游黄山》、《虚静西溪》、《天目达情》、《田园松阳》、《太行恋歌》等七个系列。
主要展览获奖及收藏:
1991年
油画《早春》获“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银奖并被日本安部牡丹园收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日本安部牡丹园、日本共同通讯社
1994年
油画《凉山秋》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优秀奖(最高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1年
油画《迎亲》入选“中国油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西班牙风景系列•之一》获“世纪之光——安徽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学术一等奖,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油画《送儿郎•上战场》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安徽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安徽文学艺术联合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2002年
油画《盛世景观2号》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油画《西班牙风景系列•之四》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盛世景观》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最高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油画《盛世景观》(牛市)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安徽展区”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文学艺术联合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2003年
油画《盛世景观•药市》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安徽作品选拔展览”优秀奖(最高奖),安徽省文化厅、安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油画 《盛世景观•药市》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油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协会
2004年
油画《盛世景观》(牛市)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 (最高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油画 《盛世景观——展佛》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 《盛世狂欢》(合作,1/2)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9年
油画《盛世景观•善缘》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2年
创作“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油画作品《爱国将领戴安澜浴血抗日》 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财政厅。
2014年
油画《开国大典•人民万岁》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银奖,并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