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找能锐兄小聚,见其宿舍内,一床铺四周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画册和史论书籍,能锐兄见我好奇,便告诉我此好学者名叫常潇,是著名山水画家薛亮先生的在读博士,未见其人,这却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有机会相识,便觉此人谦和儒雅,一身书卷气。感觉气味相投,交往便多了起来。常潇擅长青绿,他的画如其人,清雅温润,无半点俗气,其画既继承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用笔特点,又在构图和设色上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人耳目一新。众所周知,青绿山水难于设色,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句话说,青绿山水需要平静的心境和深厚的水墨功底作为支撑。观常潇之画,干净而厚重,现代而又古雅,可以说正是十几年地潜心研习训练,才呈现如此的画面境界。
相对于常潇兄,我的画则更多用纯水墨来表达绘画理想,我喜欢用质朴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因为我觉得越是洗尽铅华,越能蕴含无限。尽管我很尊重前人的笔墨趣味,但我更想在画面中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感受。因此我希望通过一种新颖的形式来表达生机勃勃的精神气息。我和常潇的绘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力图在画面中表达一种宁静、古雅的气氛,不管是采用色彩还是水墨,我们希望借助颜色和水墨这两种媒介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这种共同的认识也算是这次画展的一个缘起。
我和常潇的绘画艺术都是受家乡青山绿水的滋养。文平生于齐鲁,而常潇长在关陕一代,从某种程度上说,家乡的一山一水蒙养了两位画家的性灵。古人常说“烟云供养”,换句话说艺术源于心灵,心灵又离不开山水滋养。乐山乐水可以说是每个时代不变的一个人文主题,这或许也就是山水画带给观者和画家的最大的精神享受。作为中国的山水画家可以说幸福的,因为祖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最独特的山水文化。我想“江山多娇”,应该是山水画家对大好河山最好的情感注解。
亓文平于青岛大学 «
- 标签:
- 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