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章耀相识十余年矣。多年前曾于人前笑言:海宁山水有二人,一是力达,一是章耀。力达笔线高古,章耀笔墨肆意,若各尽其性,前途熠熠。
今章耀五十有余,正人生壮行之季,年富而力强,办个画展,回眸来路纷纷,眺望前程高远,择一高处,可以攀登,目极天穹,能看到更美的天地,让生命的脚步丰富饱满,应该!
曾与章耀促膝谈,指珠峰而笑天下。章耀答道,我只想登我的黄山。妙哉!目标清晰。进而得知章耀喜古,有思古之幽情、表现古意的情怀,想在古态中寻求趣味。
目标明确了,以后便是方法问题。这是每一个进入绘画的人都面临的事。先模学,再去交古人中性相近的朋友,继而是突出我与古人不尽相同的个性而成了独立的我、今天的我。路漫漫、道长长。这些只是泛泛地讲,具体,则千人千法,造成了千人千面的烂漫艺坛。
从章耀的绘画中,确实看到他在寻古,并且是多方位的探索。多角度地寻找是方法之一,很需要。
章耀在寻找古意。古意有二,一是精神内容的,二是形式表现的。精神借笔墨形式来传达,笔墨是为表现精神意志而存在的,两者相互而相成,相当也相衡,势均力敌以成格调。此中,精神的高度,形式必与其匹配。精神,源于知识与阅历;形式,完美于训练和经验。
章耀在寻找,寻找表达的手段,不难看出他的寻找中有着古人的影子,有石涛的,有新安诸家的,特别是见到弘仁的清新,十分欣喜。特别让我高兴的是在章耀的笔下出现一种节奏性,那是音乐的节奏、艺术的节奏,时代的声响,是难能可贵的。
章耀在寻找,有阔笔的,细笔的,淡的,浓的,有内容多大场面的,有小景致现代视角的。总之,广泛地在寻找,就像读书,在兼收并蓄,在广读,为筑高台做着奠基之事,难能也。章耀的广蓄,当是晚成。
写文章,文字要好;画画呢,笔墨要好。何为好?清丽、飘逸、朴素、敦厚、苍劲,甚至于板和丑。何为清丽、飘逸、朴素、敦厚、苍劲的笔墨 ?又难说,形而上,在于个人之领悟了。能做到其中之一已经不容易了。
有美之用笔,就可能有美的画。笔墨不美,无美可谈。
至于艺术的古今关系,孙过庭《书谱》有:……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译如下:今天,我们很难追过古人那个时代的艺术之美,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崇尚和努力。一般来说,古,偏于本质,当今呢,多漂亮。本质的东西可以加以改变,发展成新兴的东西,很像是树木的干。漂亮呢,会随着大众的喜爱而改变着,是树的枝与叶。书法(或是绘画)仅仅是你想说的话的记录而已。用笔方面,从质到妍的变化,产生了作品尚本质和喜形式的两种不同形式。虽说书画是传承的,关键在于有古而不违背当今的审美,同时,虽然是现代审美,又不能和当今的弊端同伍。唯既有朴实的本质内含,又有美好的外观形式,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
写文章,只是写文章人的看法,只代表他自己,是个人的,就存在片面性,我们还是去读章耀的原作,体会他的情意吧。
- 标签: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