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画廊很高兴向您宣布,我们将于4月16日举行《登场2016:朝代画廊征件联展》开幕茶会,展期至5月21日,将展出林龙杰、李育贞、陈飞豪、张郁雅、张国耀与赖岳宏等六位艺术家的精采作品。为了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产业能有更多未来展望,朝代画廊特地于去年举办了《登场2016》征件活动,此次六位参展艺术家便是在征询多名专家学者的意见下,从超过百位来自海内外热情报名的创作者中脱颖而出,皆为一时之选。他们分别使用了陶塑、木刻版画、摄影视频与布面油画等数种媒材进行创作,呈现出当代艺术的多样可能性。
林龙杰使用陶土综合模拟了像是昆虫、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与机械零件样貌,藉此将自身感知记忆与经验重新解构,再将人造对象结构与生物元素融合成某种想象中的仿生命体,试图向改变我们原始身体感官认知与经验产生的机械化时代与电子媒介提出质疑。李育贞此次的《脑景》系列,则是将脑中虚构记忆的风景以木刻版画的形式拟造出来,她认为记忆不一定是真的,所谓的现实也只是依靠着这不一定真实的记忆,而是经过自身反复修正后,最终成为所谓的「经验」。
陈飞豪在大学就学时,因课程所需而接触到台北早期的历史文献数据,由此对于城市的发展历程与演变产生兴趣,此《神社档案重构计划》便是将今旧的建筑数据与影像融合,试图探讨政权更迭后的政治地景与历史诠释的建构。相对于前者,张国耀更着重于影像的忠实记录与氛围的再现,无论是深入市井的《菜市仔》,或是将毛皮斑纹图像化的《斑马斑马》,皆能感受到这位来自马来西亚艺术家对影像记录的执着。
张郁雅的作品以延伸的抽象画面,呈现她跟家庭亲人相处与自我内在探索的生活经验,艺术家认为版画的劳动感是一种直接的刺激,直接影响其在寻找自身精神价值时的过程,在堆栈套色的步骤中追寻不可预期的结果。对于赖岳宏而言,《有洞》系列代表一种「笨拙的」生活情感抒发方式,这样的经验在近几年常见于各大社群网站,以自嘲或是约定成俗的「梗」作为某种默契,进而含蓄或直接地带出自身想表达的讯息;而《日常烟硝》则以类科幻片里的灾难场景,作为对时下媒体与权力、利益分配之间错综复杂且无法切割的一种莫名讽刺。
- 标签:
- 朝代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