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心生 -- 当代水墨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14/11/08 — 2014/11/151166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水墨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我们应该庆幸它绵延一千多年,今天依然还有那么多执着于此的艺术家,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和收藏。

    今天是一个传统可以被轻易颠覆的时代。我们淘汰的毛笔用了上千年,淘汰的钢笔只用几十年。十五年前我们还在读报纸,十年前我们习惯坐在电脑前查阅网站,今天移动互联似有摧枯拉朽之势,要颠覆众多传统行业。

    而水墨又作为一门不断求变的艺术,千年来它所面临的革新挑战从未停止,至近代受西方艺术观念影响,开始在古今、中西二元论中寻求不同的发展方向,在经历了中国社会政治的波折,至20世纪80年代针对水墨的探讨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让人振聋发聩的“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至今依然留有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还沿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逻辑思维去讨论水墨,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只是今天的“传统”、“当代”,“东方”、“西方”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它们彼此之间不再是对立而是发生化学反应时,无法预知清晰的面貌。

    所以我们看到近三十年来,水墨的自我革新经历了“实验水墨”、“新文人画”、“当代水墨”或“新水墨”等概念的禅变,这期间产生了许多勇于探索的艺术家。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杜小同、秦修平、谭 军、罗寒蕾、马 骏、杭春晖、徐加存、郝世明、李 军、詹 勇、杨运高、王 煜、刘 琦、祝铮鸣、孙 浩、邓先仙、韩梦云,主要由70、80后为主。他们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多面临的环境变化极速而仓皇,在全球化进程中又夹杂着中国独具特色、瞬间变化的社会景观,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同一时间建构。外部世界面目不清,艺术又如何能捕捉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已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外部自然与人内心感悟对艺术的影响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所以“画由心生”即是一种古老的对待艺术的方式,并且今天它依然可以作为艺术家通过艺术寻求时代精神的基本态度。

    这些艺术家都在当代水墨领域受过系统学习,从前人留下的厚重水墨文化中跳脱出来,在传统的文脉中寻求着新的诉说和诉说方式,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些艺术家从个体出发,以心性体察世界,通过水墨这种艺术方式介入到当今社会以及时代精神的建构中。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