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家蒲浩明老师从小感受到外祖父陈澄波对艺术的热情;及长,师承父亲蒲添生大师由东洋引介西洋古典雕塑技法,1980至1984年留欧期间吸收西洋雕塑系统脉络,从古典到现代有了通盘的了解,更奠定了老师追求艺术的远志。之后,常常思考如何在承接古典雕塑的同时做出忠于自我的蜕变。因此,不断的探索、进行多元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累积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系列作品。历经五十年的吸收与反刍,将各系列作品做一完整展出。
蒲浩明老师的艺术学习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2-1967年在文大美术系油画组就读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67年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到1980年为止,共13年。第三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的学习时期。
若要对蒲浩明老师从事艺术工作的过程加以分期归纳,第一和第二阶段可以说是「启蒙和学习」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吸收和酝酿」的过程,第四阶段则是1984年返台之后的「反刍与创作」的过程。
2008年举办个展后,蒲老师深深体认到在地深耕之重要,因此创作了许多大型的全身纪念像、半身胸像、人物浮雕和公共艺术作品,串起历史的轴线,深入本土的人文艺术脉络当中。另外更将其他系列作品沉潜深化,历时八年后,集结发表整个系列的部分作品并出版画册,标示其后发展的潜力和可能。
蒲浩明的创作发展多元,不同系列均能深入探索开创。五十多年来创作了古典写实、人物纪念像、写意裸女、小水滴、抽象造形、不鏽钢、透明空间、线雕、悸动肌理、浮雕、马赛克、书法系列等12个不同主题的系列作品,归纳这些系列风格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都不经意地流露出艺术与历史脉络的传承关係及因缘际会的缘份。
藉由2016年在景薰楼艺术集团-333画廊所举办的「蒲浩明雕塑个展—自在的转化(二)」,在画册中加入2008年至2016年4月进行式的发展介绍。配合展览期程举办系列讲座:4月10日(日)15:00-17:00,讲题:蒲浩明雕塑作品赏析;4月16日(六)15:00-17:00,讲题:蒲浩明的公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