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柯文绘画的动力
大约10年前我给景柯文写了第一篇评论,标题是《90年代的个人史和青春主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把景柯文的绘画归结为对他个人成长经历的描绘和以“青春”作为其绘画的主题。如果将景柯文涉及个人史和青春主题的绘画还原到他的真实生活中来看,会对他及同时代的艺术品质获得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景柯文将他幼年的家庭教育称作“耻辱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挫折教育(也会带来逆反心理),并且会建立起一种通过努力实践来超越自我的理想主义情结。直至今天看到景柯文的绘画,还依然涌动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描绘。虽然景柯文的这种理想主义的激情日益变得不事张扬,被内敛在昔时景象和貌似平静的画面中,但犹如人生,日久弥深。
景柯文在西安美院油画系学习之际,正值“85新潮美术”时期。当时中国的官方正统美术教育,是以前苏联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为蓝本的保守教育。这种正统美术教育的保守性不仅仅体现在对艺术方式的苛求一致上,更体现在对其它艺术方式和艺术个人化的坚决排斥上。前苏联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作为中国官方的艺术创作道统之一(另一艺术风格道统为民族化),自1949年以来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对这种艺术教条的背叛,在文革期间甚至会被认定为政治上的异己分子而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整治。直至1970年代末的“星星美展”,艺术家开始以艺术行动大胆颠覆这种艺术道统。至1980年代,年轻的艺术家们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偏离和对抗这种主流的保守审美意识形态,并开始发展广谱的实验艺术,形成“85新潮美术”的广泛艺术变革。可以说整整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青春期。景柯文及其同时代的艺术家所抱有的在艺术领域的积极进取态度,与198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自由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作为同代艺术家,景柯文与当时的新潮艺术家一样,都在以自己的艺术方式来反叛他们所受的官方正统美术教育束缚。他这一级的西安美院油画系学生的毕业创作,许多人在绘画面貌上都模仿加拿大艺术家克尔威尔丙稀绘画作品的冷漠风格,包括景柯文自己的油画毕业创作《盐湖》(1986)。《盐湖》表现的是他的成长地青海的湖盐工的工作场景,呈现硬边写实造型,笔法精致,色彩灰暗中性。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造型,多少还能看出来一些“伤痕美术”绘画作品的痕迹,这是景柯文绘画探索的最初实践阶段。
1987年景柯文以绘画作品《暮》(1986)参加了“首届中国油画展”,此后他的作品日益为人所知。1989年之后,一代人的青春期式的理想主义开始改变,从景柯文绘画风格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时代变迁的印记。这个时期景柯文的绘画,与“新生代”绘画和“玩世主义”绘画在趣味上具有很强的血缘关系。这些作品的色彩和造型极度夸张,一些代表作如《和劳模在一起》(1993),其中人物形象几乎夸张到近似漫画的变形效果。这些作品的主题来自景柯文所接触的成长经验和切身的生活感受,前者如表现其父辈青年时代的《一九四九,大华照相》(1994),后者如表现身边亲友和生活遭遇的《幸福的大海》(1993)、《心季》(1995)、《迷人的园林》(1996)、《病人》(1996)等。
也许是厌烦了过度夸张的人物造型,景柯文的绘画作品从1996年开始出现新的转变。从他的作品《战士》(1996),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初始迹象。这时一部分作品在人物造型上更加贴近照片的写实形象和构图,并与强化的背景色彩相结合。这些特征逐渐发展成为景柯文日臻成熟的新绘画作品的标志性因素,他通常是以来自照片的造型和主观强化的色彩来形成画面。
景柯文的很多绘画作品来自于照片资料,但只是把这些照片资料作为绘画的素材来使用,作为构图、造型、色彩等绘画手段的依据。这一点与影像绘画的方式不大相同,景柯文的绘画并不展示影像本身的视觉经验。可以说,他的绘画使用影像的方式仍是非常传统的。但当我们看到他的那些绘画作品时,却能够感受到一种无法抑制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造型和色彩关系的独特处理方式。景柯文的绘画所具有的纯净鲜艳的色彩处理方式极为耀目,这种自由发挥色彩的能力来自于他对油画形色两者关系的长期研究和探索。正是这种不懈的研究,构成了景柯文绘画的演变史。对比一下景柯文的绘画作品《一九四九,大华照相》(1994)和《大华照相2001,No.1》(2001),这两幅不同创作时期的类似题材的绘画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足以显示他对形色不懈研究的成果。前者近乎线描的造型风格,完全被后者形色一体的艰实造型所取代。后者的画面中即使没有前者的大片强烈纯色,却更加坚实有力。
景柯文在始于2002年的系列绘画作品《在一起》中,已经完全将早期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完全化为一体。《在一起》这个绘画作品系列,不但在绘画的形色技术上获得了新的解决方案,而且在绘画主题上也超越了他以往的所有作品。《在一起》这个标题不由人想起他早期的绘画代表作《和劳模在一起》,但两者几乎10年的跨度已经使景柯文的绘画产生了新的方法论。《在一起》这个一直延续到2005年的系列绘画作品,似乎系统地呈现出景柯文在这一时期的所有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命题,包括老吉普车、黄军装时代的年轻人、吃饭的熊猫、胖男孩母子、红领巾女孩跳绳、靠在老式汽车边上的男子、老上海街景、飞机客舱、海边男子背影、王府井天主教堂等等诸多内容。不论我再如何累述,相信观众仍旧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景柯文将这些彼此毫不相干的集锦式的内容命名为同一个系列。
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样命名事实上更加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因为我们对生活的关注是全方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而不是偏执于某一类主题,除非有意为作品树立品牌形象商标。另一方面,景柯文对题材如此不加选择,正在于他独树一帜的绘画方式所体现的优势。如果说景柯文近年的绘画《在路上》日益系统化地呈现了其绘画方式上的独特经验,那么2003年开始创作的《将军下连》系列绘画则以极为简洁单纯的方式呈现了他的绘画之精妙所在。画面单纯而令人信服的形象和颇具传统绘画神韵的背景,具有无法抗拒的情感魔力。从作品中不一定能够了解这些场面本身的确定含义,但却感人至深。这种感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景柯文以绘画手段所营造的气氛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景柯文于2006年开始的《梦想》系列绘画,几乎整合了他此前的所有绘画探索成果。虽然从作品数量上来说也许只是开始,但《梦想》可能成为景柯文迄今绘画生涯中最得力的作品系列。相比于同代艺术家如方力钧、刘小东等,景柯文的绘画作品虽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他的绘画方式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他的绘画方式不是建立在符号性的造型或造型方式上,而是建立在形色的独特解决方案中。而形色这两者,正是绘画的视觉因素与外物形象的交叉点。景柯文的作品建立的是绘画的基础性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摆脱对绘画特定形象和个人手法上的依托。因此景柯文的绘画与许多同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相比保持着更强的活性,而不必拘泥于原有的作品面貌。
景柯文的绘画方式源于对形色关系的探索,最佳的例证来自于他的写生绘画作品。考察景柯文的写生作品,就能够更显然地看到景柯文的绘画方式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来自于绘画写生中对现实景物所进行的形色转换。景柯文的油画写生作品,已经形成了他的另一类非凡的绘画景观。还记得1989年我刚上油画系时,作为景柯文课堂的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他对绘画形色关系的严谨探索。那是景柯文最初开始探索形色关系之际,他将造型进行简化,用非常明确概括的鲜艳色彩在课堂上写生。现在从他当年的写生作品《模特写生1990,No.1》、《模特写生1991,No.1》、《模特写生1990,No.2》等课堂习作中,可以明白地看到他的形色探索之旅的起步阶段。从那时起,景柯文基本上确定了他现今绘画作品的形色格局。这种形色的表现方式到写生作品《春1993,No.1》、《队长》(1994)时,已经成为明确的个人绘画方法。1995年是景柯文在个人绘画历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他在这一时期的写生作品《平静的状态》(1995)能够有力地证明这一点。《平静的状态》将早期鲜艳的色彩和后来的影像写实造型这冲突性的两者不露声色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景柯文绘画技艺的超级实力。
景柯文在2000年后的油画写生作品,已经很难再将其画面中的形色剥离。在他2002-2005年的风景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画面形色更为浑然天成的绘画技术。对比景柯文各个时期的创作和写生作品,不难看出景柯文的油画写生和创作在技术演变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原因,就在于这两者都是景柯文完整自觉的绘画方法系统的产物。虽然景柯文不是一个炫技型的艺术家,但他的一些绘画作品技艺精湛的程度令人难忘。他从1997年开始的《玉兰花》系列绘画,不但提供了生命绽放的最佳形象,也提供了一个艺术家最灿烂的绘画技艺。
艺术完全依赖于艺术家的实践来完成。我之所以在此讨论景柯文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意在强调景柯文在中国当代绘画领域所形成的独特创作模式。在中国一百年来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汇与碰撞中,只有很少的艺术家通过绘画实践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景柯文的作品属于少有的可以涵盖中西绘画两者经验的方式。这种经验不但是技艺上的,也是表现主题、趣味以及精神上的。景柯文的作品日益滤除了符号化的造型和手法,呈现出绘画本体论的意味。支撑景柯文作品所表现出的日益理想化的精神生活的内在动力,除了对“青春”这类刻骨生命历程的关注,还要归因于景柯文发展出来的具有个人理想主义风范的绘画技艺。因此景柯文与同代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没有蜕变成为一个手法主义或矫饰主义者。
至今景柯文的这一独特绘画探索之旅竟已践行了近20年,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难得的绘画自觉者。他的绘画经验因为是建立在方法论基础上的,因而是可以分享的绘画方式。特别是他对绘画写生的重视,在中国当代绘画领域中尤为值得借镜。景柯文一以贯之地力行绘画方式的创新实践。任何一个艺术家具备这样的品格,被承认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景柯文这些不断交叉的绘画系列,形成了他个人精神生活景观的全景式地图。绘画的方式在景柯文的作品中,与他的人生经验合而为一,使他成为艺术与个人精神的双重捍卫者。
